中国特色小镇点亮创客梦 背后是万亿级的产业

09.04.2015  13:18

   吸引青年创业 推动万众创新

  特色小镇点亮创客梦想(经济聚焦·直击改革前沿)

  浙江,素以千年水乡古镇、块状经济强镇闻名。如今,互联网创业小镇、云计算产业小镇、基金小镇等一个个依托智慧型产业蓬勃生长的特色小镇,正焕发创业创新风采。

  以往拼吃苦、闯市场,“一遇雨露就发芽”的浙江草根创业,如今注入更多创新、创意的力量。省长李强认为,新常态并不只意味着“慢”和“减”,而是“有减有增”。特色小镇背后这七大万亿元级的产业,今年增速有望大大超过全省经济增长幅度。

   小镇“创客”多

  定位于新型“众创空间”、大“孵化器”

  带着“3D打印云服务平台”的创业项目和90后为主的创业团队,26岁的龙芃江搬进了坐落在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2号楼一间办公室。

  去年1月,龙芃江和创业伙伴虞洋成立公司,通过云平台,对接3D打印设计师资源和制造业企业的需求。不久前,他们在入驻选拔赛上一路闯关,拿到“梦想小镇”的钥匙。

  “3年免房租、5兆宽带免费用,还有贴息贷款,对初创企业来说很有吸引力,而且周围年轻‘创客’扎堆,能够碰撞出创新火花和合作机会。”龙芃江说,他们搬来时认识了做三维扫描仪的“邻居”李云轩。“聊过几回后,我们决定合作,他的三维扫描仪可以装在我们的3D云打印机上,成像质量更高。”

  有渔教育的三个创始人孙霆、陈清华和柴学梁,也是“梦想小镇”首批入驻者。“除了免费办公场地,还有各种互联网基础服务,像云存储、推送、用户反馈、协同办公,平时需要的各种通用模块都能在这里找到,对创业者来说真正算得上‘零门槛’。”孙霆说。

  “梦想小镇”紧挨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不远处就是阿里巴巴集团总部。孙霆说,他们正与学校合作建设跳出传统教育概念的在线科技课堂,无论是在线课程开发,还是社交化学习、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完善,在“梦想小镇”都能就近找到优质资源。“这样的环境和条件,创业者很难不动心。”

  定位于新型“众创空间”、大“孵化器”、青年创业社区的“梦想小镇”,目前已引进7家孵化器公司,吸引创业团队总人数超过2000人,集聚基金及投资机构58家,资本管理规划超过115亿元。

  “年轻创业群体‘有梦想、有激情、有知识、有创意’,却往往‘无资本、无经验、无市场、无支撑’。”杭州市委书记龚正说,“梦想小镇”就是要帮助这样的年轻人解决“四无”难题。

   小镇“增长”快

  “产镇人”融合,为经济“换挡提速”开辟新空间

  特色小镇,怎样避免人群“钟摆式”流动、下班后人去楼空唱“空城计”的状况?

  浙江不少特色小镇不约而同提出“宜业、宜居、宜游”并重的构想,让创业生态与自然生态、文化生态和谐互动,让小镇和产业、人才共生交融。

  面对南宋皇城遗址、皇帝躬耕的八卦田,背靠西湖、玉皇山,一栋栋粉墙黛瓦的小楼,连成了杭州市上城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小镇里“高密度”地分布了80多家基金机构、金融企业,管理资产总规模超过500亿元。2014年,小镇税收2.4亿元,同比增长19%。据估算,今后这里作为综合旅游目的地,年旅游人数可达300万人次以上。

  配套服务可以“按需提供”,办公环境也可以“按需定制”。嘉兴市南湖区“南湖基金小镇”像一座水清树绿的亲水花园,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的“后花园”。股权投资产业集聚的效应,体现在小镇税收“三级跳”的趋势中:投资类企业实现税收从2012年的740万元、2013年的3912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1.5亿元。

  特色小镇逐步成为“产镇人”融合的“众创空间”,同时也给新常态下浙江经济“换挡提速”、转型升级打开一片广大空间。小镇生长所依托的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七大产业,将是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顶梁柱”,有望分别达到万亿元级的产业规模。

   小镇“空间”大

  聚合人才、信息、资金,有望成为智慧型产业集聚地

  特色小镇,如何区别于以往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拒绝“新瓶装旧酒”“牌子工程”,甚至“跑马圈地”?

  “特色小镇的魅力和生命力,就在于持续的创新。”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兰建平说,依托特色小镇,以往产业发展依赖的资源要素驱动,将向创新发展驱动转变。特色小镇聚合了人才、信息、资金,有望成为智慧型产业的高度集聚地。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研究员秦诗立认为,像信息产业等智慧型新兴产业,初始阶段大多投资规模小、发展风险大,如果按传统的标准考量,很可能“入不了法眼”,难以享受用地、税费、金融等支持和优惠。特色小镇则贴合新经济发展的“话语系统”和规律,创新政策供给。

  像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的“梦想小镇”,为创业群体提供金融、信息、中介等配套服务也用上了“互联网+”的思维。比如居住配套,小镇不仅提供创业者公寓、人才租房补助,还引入小米“U+公寓”“拎包客”等市场化运作、吸引年轻人的“创客公寓”。

  用“互联网+”思维营造众创空间、提供创业服务,也要用适应“互联网+”的方式考核“亩产效益”。

  “梦想小镇”衡量移动互联网创业企业能否入驻的“杠子”,更多的是看产品的用户数、用户粘度等指标。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徐东说:“比如一家手机应用软件研发企业,凭它在应用软件市场的排名和活跃度,就有可能得到小镇的奖励、扶持,而不光盯着企业的产值、盈利。”

  有专家认为,建设特色小镇,除了探索智慧型产业发展路径,也要探路制度创新。对这些“智慧小镇”,应培养一种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创业文化,提供更加适宜的创业创新土壤。(来源 人民日报 记者 江南)

  原标题【 中国特色小镇点亮创客梦 背后是万亿级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