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女童被猥亵谁之过 性教育要先过“家长关”

21.08.2017  16:08

    南京女童被猥亵谁之过

  性教育要先过“家长关”

  近日发生于南京火车站的当众猥亵女童事件,让人气愤也让人心疼——事件中的女孩显然还没意识到自己正在被侵害。也正因此,关于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再次成为“热话题”。

  的确,当下“性教育”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据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6年平均每天曝光性侵儿童案1.21起,同比增长近三成。加之,这类案件的显著特点是熟人作案,更增加了案件的隐蔽性,也意味着更需要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而关于未成年人的“性教育”,从“没有性教育”到“欺骗式性教育”,再到“想进行,却不知怎么进行性教育”,一路走来“道阻且艰”。今年3月,浙江萧山某小学发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因被家长吐槽“太直白”“尺度太大”被撤。然而这本教材其实是由北师大儿童性教育课题组花了很大力气才编撰而成的。这也不得不让人反思,“性教育”要想顺利推进,是不是得先过家长关?

  家长,不仅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监护人,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在中国,“性”总是个摆不上台面、讳莫如深的话题。成年人对于性的态度也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不就是“无下限”,要不就是尽量回避、淡化,以至于“谈性色变”。

  台湾作家林奕含曾在其著作《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讲述一名小女孩被补习班老师性侵后不敢声张的黑暗童年。令人痛心的是,书中这个小女孩就是她自己。在多次被性侵后,她曾试着问妈妈,自己是否需要一次性教育?妈妈说:“只有需要性的人才要了解,你这么小不需要。”当她再次试着跟父母交流,如果被老师强迫发生“师生恋”该怎么办时,父母直接打断她的话,说:“竟然有学生跟老师在一起?小小年纪太风骚了。”无论林奕含之后的生活看起来如何令人艳羡,但“被性侵”却一直像黑洞般存在,直到吞噬掉她生活中的所有光芒,以及她的生命。

  要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父母难道不应反思吗?如果早点对孩子进行关于“性”的教育,及时对孩子进行引导,是否这样的悲剧会少些?其实,认识了解性,和认识动物学习画画唱歌一样,都是孩子探索世界、认识自己的一部分而已,家长又何必躲躲闪闪,遮遮掩掩?当然,更不该抱着“孩子太小,没必要学习性知识”的“无所谓”心态,毕竟恶人凶残,自当手握利剑与盾牌。

  父母们,如果你的孩子3岁了,那么,防止性侵的教育可以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