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成获山东科技最高奖 独享100万奖金(图)
王军成获山东科技最高奖
研制“探海神针”海洋浮标 助沿海避灾减损数百亿
省委书记姜异康向王军成颁奖 记者王晓峰摄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刘建宇)昨日,山东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济南召开,山东省科学院
在昨日的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省委书记姜异康为王军成颁发获奖证书。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省领导孙伟、雷建国、柏继民、王随莲、王新陆出席并共同为获奖代表颁奖。“氮气泡沫油气增产作业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等4项成果获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城市及周边地区下压煤由条带变固体密实充填采煤关键技术”等22项成果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数说科技奖
总数较上年压缩近一半,但质量提升
2014年度的山东科技奖获奖的成果共有235项。总数比上一年少211项,压缩了47.3%。数量减少,但质量有了提升。其中,原始创新成果显著增加。在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项目中,有发明专利的占85.8%,比上年提高了30.5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奖项有4.5个发明专利,增加了2.7个。
民生和环保项目获奖多
民生和节能减排领域项目获奖成果多。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项目中,有108项成果涉及食品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占50.23%。5项节能减排领域成果获得了一等奖,接近一等奖总数的1/5。
获奖人平均年龄42岁
企业成为获奖成果创新主体。在127项技术开发类项目中,企业牵头完成了74项,占58.3%;企业参与完成的有28项,占22.1%。中青年科研人员是获奖中坚力量。获奖人平均42岁,56岁以上的仅占6.66%,年龄结构更加优化。
王军成:将我国认知视野从大陆延伸到海洋
研制浮标,降低沿海损失数百亿元
30年来,王军成与海相伴。通过他和团队研制的海洋浮标,我们得以安坐室内也能尽知汪洋中的波涛汹涌。自1989年中国第一台业务化运行的海洋浮标在北海的布放开始,王军成已经走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钓鱼岛海域,以及在同行业世界范围内都是首次的北极。通过精确的数据传递,他和他的团队减少了海洋灾害对我国沿海人民造成的伤害,使得我国沿海直接经济损失在十年间降低了数百亿元。 记者刘建宇
青岛奥帆赛,有他的功劳
山东商报:据了解,您1978年从哈工大毕业时,放弃了到国防科工委和“国”字头科研机构工作的机会,选择到青岛研究当时还很“冷门”的海洋浮标,您是怎么考虑的?
王军成:我比较喜欢海,渴望从事与大海相关的工作。当时想要研究海洋浮标,也是因为国家需要。因为要认识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必须具有监测网提供的数据支撑,而我学习的无线通信技术本身也与海洋装备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浮标的数据采集与传输都离不开通讯。
山东商报:请您讲讲30年研究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
王军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在青岛办。运动员每分钟都要知晓海上的风速和气压变化等信息,就得用海洋浮标。2007年的时候,青岛奥委会对浮标设备进行全球招标,最后选择使用挪威生产的设备。设备到位后,进行海上试用,结果不到半年时间,这两台浮标就坏了两次。
后来奥委会找到我们,我们两个月就给他造好了三台浮标,2007年夏天我们把浮标布好,接下来比赛中一点故障都没有,2008年奥帆赛顺利完成任务。
山东商报:按照《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的数据,浮标组成的预报网络,大大减少了海洋灾害对我国沿海人民造成的伤害,也使得直接经济损失在十年间降低了数百亿元,为百姓造福。此次又获得了山东科技最高奖,请谈谈您此刻的感受?
王军成:能得这个奖很意外。我这辈子干了30年,研究了二十多年浮标,近十年正在研究浅标,只要能干成这两件事,为国家干成这两件大工程,我就可以退休了。
有10年每年一百多天在海上漂着
山东商报:您在研究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
王军成:刚开始的时候都没有经验,对海洋几乎没有概念,大家都没有做过海洋仪器装备,资料也很缺乏。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较快。1989年我们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正式投入业务化运行的大型海洋浮标,已经能独自在海上工作半年以上,收集10多个参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浮标技术还不成熟,我们需要进行大量海上试验和检修,因为检修需要及时,即便大风大浪也要硬着头皮出海。有10年左右,每年365天有100多天都在海上漂着。
有一次,我和同事要登上浮标维修。当时浪高已经1.5米多,浮标晃得特别厉害,我们在里面极度晕眩,比晕车难受百倍,我们就一边吐一边干,吐到后面都是黄水了,就这样坚持4个小时才修好。
海上采油、气象预报都离不开浮标
山东商报:中科院资深院士文圣常评价您为“将我国的认知视野从大陆延伸到海洋”,您的研究对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
王军成:海洋浮标是锚定在海上的观测浮标为主体组成的海洋水文气象自动观测站。作为一种现代化海洋观测装备,它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稳定可靠收集海洋环境资料能力,能实现海洋环境参数的自动采集、自动收发,是现代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对海洋预报、国防安全有特殊意义。
海洋浮标研究主要是为国家海洋局和气象局服务,这一研究支撑建设了我国海洋监测“海洋资料浮标网”及“海洋气象浮标网”的业务运行。比如国家要进行海上石油开采或渔业生产等,就需要先在这片海域上布上浮标,通过长时间搜集海底的水流等参数提供参考,作用就像“先探路”。此外海洋浮标还被用于科学研究等领域,2013年我们把海洋浮标放到了北极,这也是世界上首例在北极工作的浮标。
新闻人物
王军成,男,1953年生。山东省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专家,国家海洋监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者。现任山东省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泰山学者岗位特聘专家、省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十佳)。
王军成从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研究30余年,先后主持了我国三代大型海洋资料浮标系统的研制工作,为我国海洋环境监测装备与技术发展做出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