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东:“精炼”泰钢(图)

25.03.2016  14:56

  2016年1月1日,知名民企泰山钢铁集团(简称“泰钢”)掌门人因突发心脏病与世长辞,离开了他耗时30余年一手打造起来的钢铁帝国。从一个销售收入不足3000万元的地方小钢厂,到现在年营业额高达300多亿元的知名钢企,作为泰钢的当家人,老钢铁人王守东的每一步决策都至关重要。记者刘晓君

  一份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请缨书

  时光倒退30年,泰钢还只被唤作地区小钢联(全名为泰安地区莱芜钢铁厂),由于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经营乏力,连续十年的时间从未盈利,亏损累计达4600万元。1981年,钢铁厂不得不滚鞍下马,1680名干部和工人流落四方,生计难着。

  泰钢下马之时,王守东被安排到莱芜第二水泥厂担任党总支书记。用世俗的眼光来看,泰钢的落马并没有使他的利益受到任何损失,也让他摆脱了一个烂摊子。但事实并非如此。“王主席看到我们的老员工流落他乡谋生,有的还没有工作,他心里感觉不舒服。”时年79岁的朱立功是泰钢下马后的少数留守人员之一,他告诉我们,在泰钢下马的三年里,王守东每天上班的路都要经过原来的厂区,看着设备渐渐的陈旧,他每天都在煎熬。终于在三年后的一天,王守东召集泰钢老员工开了一场座谈会。“老朱,我想把厂子恢复起来,你觉得怎么样?”这句话就像一个火种,瞬间点燃了朱立功心中的希望。而这句话也成了朱立功人生当中记忆最深的一句话。“我永远都记得那个场景,当时我说了句:我支持你!”

  时年82岁的李传高是第一批陪着王守东打天下的老战友,时任财务科长。

  王守东研究当时的形势,并写了一份《恢复上马炼铁刻不容缓,决心为振兴莱芜经济作出贡献》的自荐报告。主动请缨的人未必会立刻赢得尊重和理解,但是王守东已经顾不得冷嘲热讽和各种压力,他向莱芜市委、市政府保证:国家不再掏一分钱,十个月内必出钢。

  厂长做起了“清洁工”

  1984年4月,成立“莱芜钢厂”和恢复炼铁生产的大红文件发到了雅鹿山下,王守东欣喜若狂。但面对破败的厂房,生锈的高炉,王守东知道他们最缺的就是钱,仅一座55万立方米高炉的修复资金就需要300万元。“300万元可是天文数字。”李传高说,向当地银行借款肯定是不可能的,王守东就想去江浙一带,用“补偿贸易”的方式搞联合。

  李传高是当时陪王守东七下江南,五下上海,三上青岛“借钱”的人员之一,见证了王守东在筹钱初期的辛酸无奈,却坚决不放弃的时光。82岁的李传高听力已经下降,语言表述也开始不清楚,但是从交谈中依旧可以看出他那满满的自豪感。

  他们的第一站是上海,在那个年代,去上海只有现在已经几乎看不到的绿皮火车。王守东披着一件军大衣,带上煎饼和咸菜就出发了。“火车上人挤人,我们坐在火车连接的地方,人太多,也没法去接水喝。”李传高说,十多个小时他们一口水都没有喝。在上海,王守东住的是一家脏兮兮的大众旅社,住最便宜的八人间,住了一周一共花了几十块钱。因为穿着时令不符的衣服,他们还被老板娘当成了小商贩而被瞧不起。

  “到了那边的企业,人家一看我们没钱,穿的也破破烂烂的,压根就不见我们,门卫都拦着不让进。王主席当时说了不少好话,低三下四的求人家,也还是不让进。”

  一连几天,在没有任何人愿意见王守东的情况下,连日奔波加上内心焦急,他病倒了,但他并没有放弃,接着坐火车去了无锡。在无锡与化工局有了初步合作意向,对方答应到莱芜看看。

  回家后,王守东就决定再去一次上海。“王主席就像一个外交家,到处游说,只要能说上话的,他就跟人家攀亲戚,套近乎,见面给人递烟倒水,从早上磨到晚上,从单位磨到家里。”李传高说,在别人单位里,王守东抢着帮人打水、扫地、抹板凳,等工作人员没事了,就赶紧跟他们聊一聊。

  就这样,一个厂长在冶金局做了一周的“清洁工”。而冶金局的态度也由冷淡变成了客气,并答应尽量争取合作。

  第一炉火

  就是这样不懈的努力,第四次去上海,王守东拿到了300万元的预支资金。随后与青岛钢铁厂、无锡化工局分别签订了200万元的贸易合同,宁波工业公司给予204万预付资金,当年共筹得发展资金900多万元。“我们有盼头了!”300多名员工,在王守东的带领下,不计报酬,日夜奋战,用105天攻克了311项难关,顺利完成了按常规10个月才能完成的高炉修复任务。

  那段时间对于300多名员工来说是记忆犹新的,吃在厂区,住在厂区,连续多天没有合过眼,但是情绪依旧亢奋,这是朱立功的“总结书”。王守东看到有人累了,就会给员工讲责任、任务、形势、前景。工人们看到王守东和他们一起劳动,都充满了干劲。

  1984年9月17日,对王守东和泰钢人来说,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当晚10时,55立方米的高炉一次点火成功,铁水灿灿,火花四溅。更令人振奋的是,铁厂1984年当年生产铁近8000吨,盈利53万,实现了当年生产,当年盈利的“奇迹”。1988年6月,莱芜铁厂生产的生铁开始销往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等地。

  30多年的发展,厂区从4平方发展到12平方公里,销售收入由原先不足3000万增至300多亿元。这得益于王守东超前的思想。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爆全球之际,许多企业“退避三舍”采取“冬眠”的方式,泰钢逆势而上,投资60多个亿,建设投产100万吨不锈钢生产线,填补了山东省及周边地区无高档不锈钢产品的空白。

  2003年,王守东启动了泰钢工业园的计划,周边的10个村被划归到泰钢的工业园,同时泰钢也接纳了15000名村民,根据年龄分别分配工作。“要城乡结合,以工促农”,这是王守东的理念。

  王守东对村委会进行改制,建立了7个实业总公司,土地被征用的农民实施集体入股,折价一万元一亩,每年每亩分红500元。

  不仅有分红,千方百计安排就业,并且王守东每月给予10个村中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养老津贴。

  一张永远也不会使用的火车票

  2015年12月30日下午,王守东在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为员工布置2016年的重点工作。12月31日上午,王守东坐在办公室听取了四个单位的工作汇报,并专门找负责工程建设的公司领导了解项目建设情况。2016年元月1日,也就是他辞世前的十几个小时,他还策划召开党委会,研究部署企业发展的一些重大事项。“我们都觉得这件事情是不真实的。”山东文港物流办公室的亓娟是2004年进入泰钢,只有大专学历的她对自己并没有太多的自信,但是进入泰钢不久后,正是王守东的赏识让她从一个基层员工晋升到了管理层。“王主席问我愿不愿意到办公室工作,我当时说自己还没有那个能力,但是王主席说我相信你是可以的。”正是王守东给予新人机会的理念,为泰钢塑造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王守东有2个儿子,1个女儿,而泰钢是王守东的第四个孩子,一万多的职工是王守东的一个大家庭,面对大家庭,他是问心无愧的,而面对小家庭,王守东却心中充满了愧疚。

  母亲重病之日,王守东一直在工厂谈业务,直到母亲去世,才请了两天假期为母亲办理丧事。未能尽孝,成了王守东一辈子的心头病。而紧接着另一个打击向他袭来:患有眼疾的女儿突然病情加重,但由于王守东整天东奔西跑,找工人、筹资金,错过了女儿的医治时间,在第二座高炉点火前,女儿永久的失明了。

  而另一个噩耗紧接着跟来。王守东的二儿子王永凯在雨天因为过度劳累,从四楼坠落,王守东送儿子去医院后,紧接着就去了谈判桌,谈判成功了,但儿子却成了高位截瘫,永远也站不起来了。“您恨您的父亲么?”这是记者对失明女儿王永玲的提问。“恨过,但是后来理解了。”王永玲说,父亲做的是伟大的事,而且他也是爱我的。“他会跟我解释,会哄我吃饭,会带我逛街,细细的描述每处的场景。”“很多次听到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他说压力很大,我就劝他要不别做了,父亲每次都说,不做不行啊,不能扔下这么多工人不管。”

  王永玲最后一次和父亲见面聊天是在王守东去世前的一个周六,是例行的家庭聚餐。“那天他做了好多的菜,大哥大嫂也都在,从来没有见过父亲那么开心。”记者从那黑色的镜框后面看到的是王永玲流下的眼泪。

  在王守东的办公桌上还摆放着一张2016年1月1日,从泰安到北京南的二等座火车票,但这张火车票却永远也不会使用了。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温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