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军:社会创新的核心在科技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真真切切是画龙点睛之笔,是对我们国家下一步整体发展的科学指南。强调科技创新重要性的实质说到底,就是要对世界说明,我们国家未来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最终依靠科技展示国家经济实力的“肌肉”。
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体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要求大力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发挥市场竞争激励创新的根本性作用,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强化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对创新的引导,促进优胜劣汰,增强市场主体创新动力;要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改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准入管理,健全产业技术政策和管理制度,形成要素价格倒逼创新机制;要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调整创新决策和组织模式,强化普惠性政策支持,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认真学习把握国家强调和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真实要义在强调我国未来的发展必须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驱动发展,落到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上。这里的关键是大力提升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内在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上。
实事求是讲,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我们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比较好地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了有利的优势。进入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在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正面临着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转换的阶段,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的强大的内在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们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针对性,号准了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脉搏。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时,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现在的问题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个目标实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是提出以后大家说说,写进报告,进入文件就万事大吉了。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是有许多硬指标的,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一般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2%,技术对外依存度低于20%。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迈进,应该将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逐步建立起完成目标的组织架构和任务体系,让各个部门、各个层面、各个单位都按照我们已经明确的目标任务来积极推进。
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要求,我国很多产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消耗大、利润低,受制于人,科技体制机制管理不科学,一些科技成果长期“藏在深闺人未识”,转移转化动力不足,效率不高,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地位不高,奖励不到位,科研人员“获得感”不强,有些科研部门仍在吃大锅饭,科研人员上班干私活,科技成果“私奔”现象严重。其问题的核心是利益分配没有按照科研规律和脑力劳动特点改革调整好,科研人员的主体利益得不到充分尊重。问题都与深化改革不到位有关。
深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瞄准国际创新趋势、特点,使我们的自主创新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要将优势资源整合聚集到战略目标上,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要进行多种模式的创新,既可以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也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还可以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要下大力尽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真正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让企业成为技术需求选择、技术项目确定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体。要发挥高校、研发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政府、金融机构等各方面的作用,真正给广大的科研人员更多的自主创新天地,激发各方面活力,形成合力,构建各方面分工协作、有机结合的创新链条,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协同创新体系。这里重要的是真正做好各方面的利益分享,切好蛋糕。
实施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要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建立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让市场充分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政府充分发挥引导、调控、支持等作用;建立科技创新的协同机制,以解决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封闭低效、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建立科学的创新评价机制,使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李克强总理2015年7月27日在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曾指出,历史上我们曾几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现在必须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塑我国发展竞争新优势。科技创新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发展战略成败。他强调科技人员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是创造社会财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应当是社会的中高收入群体。在基础研究收入保障机制外,还要创新收益分配机制,让科技人员以自己的发明创造合理合法富起来,激发他们持久的创新动力。这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切中时弊。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要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障碍,以利益分配为导向,充分调动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让创新主体自主转让科技成果,让科技成果堂堂正正地走出“深闺”,与经济对接,与市场共舞,发挥其创造驱动作用,以勃发的生机促进经济增长。要充分尊重科研单位的主体地位,尊重科研创新的自主权,鼓励优先向中小微企业转移科技成果。支持设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要尊重科技成果转移和交易,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落到实处。尊重科研的规律和特点,探索适合于脑力劳动的特点的科研管理办法,使工作的付出劳动和取得的绩效有一个科学的评判机制,为科学研究多出成果多出人才营造良好的氛围条件。
(作者系山东社科院党委副书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