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王有德:跨国并购助力供给侧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恒源石化集团董事长 王有德 在2016全国两会小组讨论中发言(李东晓 摄)
2016年是中国国企结构改革年,也是清退产能之年。中国国企面临巨大压力,也面临巨大机遇。在供给侧改革和国企改革的双轮驱动下,2016年国企重组与清退步入实质性推进阶段,资本市场也将迎来机遇。
2月1日,山东恒源石化实现对马来西亚壳牌炼油公司51%股权的并购,这一县属国有企业的首次海外并购被外界普遍形容为“蛇吞象”行为。马来西亚作为国际原油集散地,可以保证油源相对稳定的供应。此次并购签约,标志着首例山东地炼海外并购案成行。恒源石化作为山东地炼企业“走出去”的先行者,将为山东地炼企业摆脱“无米下锅”的局面提供有力的经验技术支撑,同时为企业延伸石化供应链,扩大资产规模,进入东南亚市场及今后的海外业务拓展建立良好的基础平台。
期待国内具备国际水准的顾问团队的出现
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到“希望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的建设推进和区域的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的逐步升温,世界各国与中国的合作意愿不断加强,为我国企业带来众多的投资机会。“我们在实际考察过程发现,即便是壳牌这样的知名企业,在资源效益整合和先进工艺转换应用方面也存在不足。而这些不足的存在,就是公司潜在的价值。”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恒源石化集团董事长王有德在接受海外网记者专访时告诉记者。“本来以为‘走出去’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实际整个过程下来觉得并没有那么可怕。”王有德说。
“决策者要亲力亲为,直接参与谈判过程。”他认为在第一现场得到的回馈与别人汇报来的是不同的。决策者可以做全盘的考虑和判断,及时掌控和调动资源。如果谈判时找各部门分管的专业人士负责,就专业能力而言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懂技术的不一定懂财务,懂财务的不一定懂运营,这样碎片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整合式的方式有很大区别。
王有德称,对于此次并购最大的感触就是聘请的国际化顾问团队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无论是把控法律风险的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还是为其提供全面的会计、审计、税务和商业咨询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都是促成此次并购的重要因素。聘请这样高规格的团队花费很大,但同时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在国内很难找到取得国际行业标准资格认可的的律师事务所、财务或者税务公司等专业机构来作为国际沟通的桥梁。
王有德认为,面对当前中国越来越多的项目走出国门,培育和配备国内配套的具备国际化运作背景的现代服务团队迫在眉睫。
山东地炼行业新机遇——“走出去”
山东省是我国地方炼油企业最为集中、地炼产能最大的省份,2月29日,中国(独立炼厂)石油采购联盟在济南宣布正式成立。其主要目的是建立集中采购进口原油平台,实现集中采购、一致谈判、统一价格、集中结算、集中贷款、按各自配额分量使用。山东经信委提供的资料显示,该联盟第一批成员企业中已取得原油进口和使用资质的企业5家,占国内已取得资质的独立炼厂企业总量的62.5%,已申报并正在接受检查的企业9家,占比达同类企业总量的90%。采购联盟发起人、东明石化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湘平表示,采购成本占石油加工成本的90%以上,统一采购有利于议价能力的提升,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国家外汇支出,于国于企都有利。
目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石化炼油行业产能过剩局面加重。有业内人士表示,低油价环境下,原油需求扩容的山东地炼与急需寻找新买家的境外石油企业能够更好对接。因此,“走出去”成为山东地炼的绝佳选择。
中宇咨询分析师张永浩认为,地炼原油进口权放开的范围正在加大,政策面利好为地炼原料多样性提供了支持,现在已经获批原油进口相关资质以及有望获取资质的地炼将目光投向接下来的境外油源对接上,开始寻求与境外能源巨头的合作。综合来看,像东明石化等基本上是以签署长期供油协议或者参股投资油气资产为主,像恒源石化这样直接买下境外上游资产的方式在地炼尚属首例。恒源石化并购壳牌资产,则成为山东石化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第一步。
实现“去产能” 带动企业转型
早在2013年,山东省就提出鼓励炼油、轮胎等行业优势企业以多种方式“走出去”,优化制造产地分布,消化过剩产能。恒源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处于转型升级的改革过程中,同时,王有德要求把企业“转型”放在首位。他说,恒源目前邀请了一家国际知名公司介入,为其做工程规划设计,利用国内过剩的资源做下游产品的加工。在解决“去产能”的过程中完成企业转型。对于“去库存”的问题,在布局时注意贸易和加工一体化,把马来西亚集散的资源通过上游的贸易团队发到国内,在国内做承接和分销。
对于国内的技术转换问题,王有德说,通过亲历这次并购过程,他才意识到,为什么很多中国民间研发的技术很先进,比如脱硫技术,但是不能很好的“走出去”并完成技术转换。因为这些民间技术虽然极具实用性,但是与国际规则有差异,无法使用国际规则进行评判。恒源在海外并购时,聘请美国一家专业团队将技术重新解释为符合国际标准的工业包,以此完成技术输出。
“通过收购完成了公司从实业到资本的一次性跨越,从此以后,恒源石化就是马来西亚的上市公司,有了海外的融资平台,运用国际化资本市场运作经验,构建境外多种融资渠道,支持业务快速发展。”王有德说,恒源实现并购之后,“不仅能解决‘去产能去库存’的问题,还可以把先进的技术、国产制造业装备和国内的炼油催化剂带出去,更重要的是实现公司的价值优化,这对恒源的管理提升和品牌提升来说是无价的。”
“一带一路”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并非所有沿线国家都适合投资或并购,必须充分了解所投资国和中国的各种差异。充分全面的调研是恒源成功并购的重要一环,“全球经济下滑,马来西亚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对本国的就业率非常在意。壳牌在注重标的价格的同时更注重公司长期有效的运作。因此,在第一次见面时,我们针对壳牌担心的就业、团队稳定和交割后磨合等问题,提出如果得到这个公司将保持三个不变:企业文化不变、工资待遇不变、管理团队保持相对稳定。”通过收购,山东恒源石化与马来西亚壳牌炼油公司现有业务组合高度互补,进一步拉伸恒源石化石油化工链条,扩大资产规模,渗透马来西亚市场,在东南亚地区建立起战略根据地,中国山东地炼走向国际舞台。
在“走出去”过程中,企业更加需要汲取过往教训,谨慎小心、规避风险,争取获得投资成功,这不但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张川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