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部长新年新打算:让百姓树立信心看到希望
受极端天气及污染物排放总量过高等因素影响,2016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大范围空气重污染过程,引发社会强烈关注。除了大气污染,水体、土壤的污染治理,同样关乎百姓生活质量,是民生热点。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解决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核心的环保工作,去年有哪些突破,存在哪些问题,新年又有何打算?在1月10—11日召开的年度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期间,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优先解决社会高度关注的污染问题
去年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6.0%,Ⅰ至Ⅲ类水体比例同比明显增加
记者:大家非常关注环境质量改善的问题,去年一年,这方面的情况怎么样?
陈吉宁:生态环境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我们要坚决守住民生底线,优先解决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消灭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减少大规模重污染天气、湖泊水华等社会高度关注的污染问题,让老百姓树立信心、看到希望。
过去一年,我们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协同联动。2016年,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6.0%,优良天数比例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全国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Ⅰ至Ⅲ类水体比例同比明显增加,劣Ⅴ类断面比例也有一定的减少。
但另一方面,冬季采暖期的大气污染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入冬以来,全国多地出现大范围、长时间、重污染雾霾天气,北京等地启动红色预警,多地污染物浓度数据“爆表”。
这其中有气象条件持续不利的客观原因。2016年是强厄尔尼诺现象的次年,全球普遍出现异常气候,很多基本解决雾霾问题的发达国家也接连出现重污染情况。进入10月后,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冷空气不活跃,温度、风速、逆温层等气象要素均达到历年最差,刚刚过去的12月更是我国1951年以来同期最暖。天不帮忙,人就要更加努力,就要采取更有力度和针对性的措施。
记者:去年空气质量有所改善,来之不易。在重污染天气袭来时,环保部门做了哪些工作?
陈吉宁:为了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环保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包括统一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及时组织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会商,强化应急响应措施,强化督查督导,实施区域应急联动。从近几次重污染天气过程来看,京津冀地区实际空气质量好于预测的污染程度。根据专家的评估,污染最重时,北京、保定、廊坊等地通过实施应急措施,PM2.5浓度下降达75—100微克/立方米,降幅在15%—25%之间。可以说,这些应急措施有利于污染物浓度“削峰”,减少了重污染对群众健康影响。
环境治理不能靠突击蛮干来解决,但一些地方环保工作急功近利
不计成本、方法单一,搞一刀切,给推动工作带来负面影响,要把功夫用在平时
记者:去年中央环保督察备受关注。在强化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环境保护责任,推动落实企业的排污守法责任,切实化解过剩产能、环评源头把控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陈吉宁:确实如此。中央环保督察,聚焦中央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环境问题,紧盯生态破坏严重、环境质量恶化的重点区域流域,以及地方党委政府环境保护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敢于动真碰硬,极大地发挥震慑作用。
在大家关注的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我们在“大气十条”的基础上,发布实施了《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年)》,建立月调度、季考核制度,推动完成京津冀2017年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2016年下半年短短两个多月时间,环保部门督促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及京津冀通道城市1239家高架源企业,完成全部2370个超过45米烟囱的自动监控设备安装,企业达标率大幅提升。
同时,强化日常执法监管,加大典型案件查处力度,有效落实企业环保责任。出台指导意见,旨在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
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准入,国家层面批复建设项目环评文件80项,涉及总投资10584亿元;对11个不符合环境准入要求的“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不予审批,涉及总投资970亿元。
记者:针对雾霾尤其是重污染天气,一些地方频出“奇招”,您作何评价?
陈吉宁:当前,一些地方环境保护工作出现方法单一,急功近利、搞一刀切等现象。
比如,为应付环境保护督察,个别地方发红头文件,强制关停市区和县城大多数中小餐馆,采取用水泥灌树根抑制浮尘等“奇招”。又比如,一些城市在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周边频繁洒水、用“喷雾车”喷雾、禁止货车通行,个别城市甚至出现堵塞空气自动监测采样口、私自更换采样区域门锁、擅自进入自动监测站房改动仪器参数、干扰数据传输等问题,直接造成监测数据失准失真失效,性质恶劣。这些不仅没有达到保护环境的效果,而且给推动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今年,我们已全面上收1436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城市站监测事权,实现了“谁考核、谁监测”,在制度上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
环保治理从来都不是靠突击蛮干来解决问题的,必须是有序的、科学的,这样社会代价才能小,才能一步一步知道采取的措施效果如何。我们希望各地能够把功夫用在平时,更有序、更好地解决面临的污染问题。
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综合施策、全力攻坚、扎实作为
实施一批重大环保工程,带动各地加快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
记者: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污染防治面临什么样的形势?
陈吉宁:我常说,污染问题的解决,不取决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而取决于经济的总量和结构。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和增量仍在持续上升,污染物新增量依然处于高位,带来的环境压力仍然十分巨大。特别是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些地方环保工作和投入力度减弱,一些领域环境治理有所放松,一些企业环境治理意愿下降,提标改造不及时、擅自停运治污设施甚至弄虚作假、超标排放、偷排漏排情况时有发生。同时,随着环境治理措施深入推进,留下的很多环境问题是难啃的硬骨头,复杂性在增加,解决的难度在加大。
比如,在大气环境方面,全国空气质量主要指标的改善好于设定的年度目标,颗粒物浓度持续下降,但城市空气质量还普遍超标。在水环境方面,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总体下降,但部分水体水质趋于恶化,总磷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面对这些突出环境问题,需要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综合施策、全力攻坚、扎实作为、加快解决。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一批重大环保工程,带动各地加快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
记者:新的一年,大家都关注怎么治霾,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依旧严重,不仅面临考核压力,公众关注度也很高。
陈吉宁:今年是“大气十条”第一阶段实施的最后一年,主要任务是:完善大气环境管理制度,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管理办法和指南。加快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加大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散煤和小散乱污企业群治理、中小锅炉淘汰、挥发性有机物减排等工作力度。深化机动车环境管理,实施机动车第五阶段排放标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第三阶段排放标准,配合做好车用油品质量抽样调查,完成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联网。加强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和预警会商,继续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
京津冀空气污染问题是重点难点。从长线来看,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还是要解决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问题,必须进行比较大的调整。北京市2017年要实现PM2.5年均浓度降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目标,既需要北京加大环境治理和监管力度,又要加强联防联控,解决周边地区传输问题。北京要着力解决重污染车问题,治理好扬尘污染,这需要更加精细的城市管理。
编辑:李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