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大学教师殴打环卫工:视人如草芥是精神病态
视人如草芥是一种精神病态
□ 本报评论员 杨于泽
国庆长假期间,一则陕西科技大学“学术骨干”狂殴清洁工的新闻让国人觉得特别扎心。当时这位大学老师因小区垃圾车阻挡其车辆通行,与操作垃圾车的环卫女工发生争吵,其妻叫嚣“我挣多少钱,你挣多少钱,你挡着我挣钱”;而“学术骨干”本人则将环卫女工打倒在地,还踹了好几脚。
大学教师本应是文明引领者,而这位学术骨干却浑身戾气。虽然西安警方已对打人者给予行政处罚,但事件暴露的某种局部社会心态发人深省。大学教师之妻把“你挡着我挣钱”作为施暴的口号,而校方为其所配助手以“学术骨干”正主持1000万元项目为由劝阻曝光暴行,还以“学术骨干”游学美日多年不了解国情为其辩护。暴行背后的逻辑和价值观,发人深省。
打人不对,因为打人属违法。你挡着我挣钱了,所以我就要打你,这是以钱多钱少作为评判万物的价值尺度。靠诚实劳动挣钱多其实是一件光荣的事。但钱并非评判万物的尺度。恃钱横行,本质是一种精神病态,在社会上也行不通。
那种为“学术骨干”暴行辩护的逻辑更是荒唐。“学术骨干”可能在主持大项目,可能产出重大成果,因此“学术骨干”所在单位就相当惜才,觉得“学术骨干”施暴是小节,理应被遮蔽、获得社会原谅。这就把一种功利性价值置于道德价值之上,意味着一个人只要有学术的或者其他的某种才能,就享有凌驾于道德甚至法律之上的特权,可以把别人视如草芥、踩在脚下。
凡此种种,本质上属于价值观的扭曲。我们提倡靠诚实劳动致富光荣,但这绝不是说,收入的高低就是他们价值的评判标准。常识与智慧都告诉我们,钱是工具、是身外之物。一个人挣钱多,有可能是因为他创造的价值大,但这种价值归根结底是服务于人的,而不能导致对人的价值的否定。就人本身的价值而言,人人生而平等,人们挣钱多少并不能改变这一基本事实与价值共识。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现在国内挣钱多的人日益多起来,这些挣钱多的人需要安上“社会的良心”。而当下正在流行一种崇尚来钱快、来快钱的“成功学”,鼓励大家削尖脑袋挣大钱,挣大钱的人想到的不是回馈社会,而是在内心深处生出许多骄横之气、戾气,他们瞧不起普通劳动者,觉得自己是人上人、可以时时处处搞定别人。这种成功人士缺乏“社会的良心”,成了社会的一股“负能量”。
给挣钱多的人安上“社会的良心”,就是要旗帜鲜明地拒绝以钱为社会价值的尺度,对我们的价值观正本清源。金钱不是社会价值的尺度,在中国不是,在西方也不是。那种暴打环卫工是因为不了解国情的说法正好提醒我们思考,在中国,价值观的“国情”到底是什么?把正确的价值尺度立起来,良知致良行,挣钱多才会有益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