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格里的蓝天“高参”:探访河北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

20.10.2017  17:49

    

 

  张良(右一)和预警中心的同事们参加视频会商。 本报记者 李如意摄

  “河北收到!通话正常,显示器正常……”时间定格在17日9时58分,距离国家环保部牵头组织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会商视频会议还有两分钟,河北“分会场”已经设备调试完毕,一切准备就绪。

  这里是河北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今年供暖季来临前夕,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次会商的出席方除环保部监测总站和京津冀三地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部门外,还有山西、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的环保部门。

  视频会议即刻开启。“九宫格”屏幕上,工程师张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报告,向环保部及兄弟省市汇报河北省的空气质量现状及未来三天的发展趋势情况。在所有部门汇报完毕后,环保部监测总站统一指导,九个单位形成统一意见,综合判断污染过程的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和程度。九家单位形成一份报告提交环保部,预测未来三天空气质量的同时,还形成了政策建议,提出了接下来将重点防控的领域和地域范围……

  三年时间里,这样的视频会议开了上百次。每逢预测到将发生区域性重污染过程时,召开会议就更加频繁。

  张良记得,三年前,预警中心与周边省份还是“点对点”的互动。“我们关注北京的空气质量就直接给北京打电话,但其他省份就不知道什么情况了。”

  改变发生在2014年。当年,京津冀启动了“九宫格”视频会议,“如今,各省份的同行们坐在一起,各地的情况大家都清楚,沟通起来顺畅许多。”张良说。

  实际上,“九宫格”会议不过是预警中心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召开会议之所以行之有效,倚仗的是预警中心掌握一套科学的预测方法。

  张良是预警中心工程师,也是空气质量预报员。他告诉记者,目前河北省在各市各县都设立了空气质量监测站,每天收集监测数据传送到预警中心,工程师的任务就是结合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污染排放数据等开展空气质量预报。每天下午3点,准时向公众发布河北省未来三天空气质量预报。

  “空气质量预报这个过程其实很复杂,各种不同的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比如,刮北风和刮南风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就完全不一样。同样的,下小雨跟下中雨结果也不一样。”张良指着窗外石家庄的天气说:“今天空气湿度大,但PM2.5浓度不高,因此今天的天气是雾,而不是霾。”

  预警中心的工程师形容,自己的工作有点儿像“参谋官”:空气质量预报结果会定期提供给环境质量主管部门,为管理部门下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提供技术支持。“如果预报污染影响范围集中在河北中部地区,那就会建议在这片区域采取应对措施;如果我们保障的重点地区受南风影响,那就建议重点管控保障区域以南这些地区。”张良说,这样的做法是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和分析,有助于管理上更加科学和精准,减少“一刀切”。

  大气污染是京津冀地区的顽疾,预警中心也成为守护京津冀蓝天的重要环节。白天工作后,张良还要与其他四位同事分担夜班工作,几位预报员全年无休。他还记得,去年“十一”期间,京津冀地区出现了一段长时间的空气污染过程,10月1日晚上11点半,环保部紧急通知三地相关部门开会,半小时后环保部长亲自主持会议,研判当时空气污染形势。除去应急工作,每天凌晨2点后,在昨天数据全部汇总上来后,值夜班的预报员还要整理前一天的数据,形成一份空气质量简报,次日早上7点前呈送给河北省主要领导。

  接受记者采访时,张良眼中还带着不少血丝,显然是刚下夜班,一宿没睡。谈及自己工作的意义,张良说,京津冀三地距离这么近,如果河北做不好预警,京津地区肯定将受到影响,因此作用非常关键。他语气坚定地说:“预警中心拥有技术优势,作为参谋,我们将继续提供科学的数据和分析,尽全力帮助三地改善空气质量。”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