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环境质量监测权上收的山东经验:空气站数据准确率达九成以上

11.11.2016  22:37

   “精准治污,科学治霾”,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常挂嘴边的一句话,精准的环境质量数据是治污、治霾的根本基础。 

    11月7日,环保部发布《“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文件要求加快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近岸海域等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全面建成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 

    此前,截至10月24日,全国1436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站已交接完成1324个。 

  贺克斌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随着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相继出台实施,尤其是2017年“大气十条”迎来终考,考核数据的客观真实、准确权威直接关系治理成效的结果。 

    地方监测事权上收,将会带来什么样的效应? 

    澎湃新闻从环保部获悉,2016年3月初,环保部启动《方案》编制工作,通过到山东、江苏、上海等多地调研、组织专家组座谈起草、召开系统内外专家咨询会和论证会等多种方式,数易其稿,反复修改相关内容。 

    以山东省为例,该省从2011年就开始试点,力图冲破“考核谁、谁监测”的体制弊端。 

  山东省环保厅监控中心副主任许杨说,实行“运营公司内部质控,对比公司移动对比,省级环保管理考核,市级环保定期互查,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4+1”监督模式后,目前山东省空气站设备运行率和数据准确率能够达到90%以上。 

    从“考核谁、谁监测”到“谁考核、谁监测” 

  据环保部环境监测司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面临体制机制不顺、管理制度急需更新、监测规范和技术体系尚需完善、制度规范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并且,在“考核谁、谁监测”的模式下,地方环保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在各种考核压力下,行政干预数据质量的冲动较大。 

  例如,不久前曝光的西安长安区环保工作人员给“空气采样器带口罩”事件,引发了不良影响,同时损害了环境数据和环保部门的公信力。 

        早在几年前,山东省环保厅就意识到这种“考核谁、谁监测”的体制弊端。 

      2011年,山东开始试点,实行环境质量“上收一级”、污染源“下放一级”,“谁考核、谁监测”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制改革,省级负责各设区城市环境质量的监督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下放到市、县。 

  管理监测数据多年的老环保人、山东省环保厅环境监测处处长张庆伟告诉澎湃新闻,这样一改,就形成了上级环保部门负责监管运营单位、对比单位,地方环保部门协助开展工作,并相应负责对下一级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形成省级以宏观监管为主、市县两级以微观监管为主的职责定位,由过去“考核谁、谁监测”变为“谁考核、谁监测”,避免行政干预数据质量的可能。 

  山东的经验做法其后被纳入了环保部《“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方案》提出,省级环保部门要适时上收环境质量监测事权,完善地方环境质量监测网,实现“谁考核、谁监测”,保障用于评价、考核的环境监测数据不受行政干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表示:“通过这次的机制、体制创新,要解决‘事权不清’的问题。改革以后把考核与监测体系分开了,提供了一个基础性、指导性、规范性的操作指南。” 

  社会监测机构独立运维,互相监督 

  11月5日,澎湃新闻记者来到山东大学公共教学楼顶,参观一座已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上收的自动监测站点,监测站旁边,有省环保厅出资安装的摄像装置,防止人为干预监测站的采样设备。

  事权上收以前,山东环保厅公开招标的3家运营公司、1家移动对比公司,负责包括国控点在内的全省144个空气站的运维和对比工作。 

  据山东省环保厅监控中心副主任许杨介绍,为了保障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山东省环保部门和运营单位全部建立质控实验室,由省级统一组织开展量值溯源和标准传递,运营单位按照统一标准开展运维,并实行“运营公司内部质控,对比公司移动对比,省级环保管理考核,市级环保定期互查,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4+1”监督模式。 

    许杨说,目前山东省空气站设备运行率和数据准确率能够达到90%以上,“我们不能保证完全做到100%,仪器设备有时候会发生‘漂移’,我们允许一定范围内的误差,这是标准中允许的。” 

  以山东大学的自动监测点为例,隆力德公司是其运维单位,负责设备的日常运营维护;而中科天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移动对比车会定期开到公共教学楼楼下进行数据对比,两者独立运营,互相监督。

  中科天融技术人员孙远恒说,这种移动对比的方式目前全国只在山东开展,由于移动比对车与自动监测站的高度不同,数据存在一定差异,他们主要负责比对数据变化趋势,每次比对要24小时以上,“如果变化趋势发生偏差,那就说明监测出现异常。”        如今,位于山东大学自动监测站的事权已上收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总站目前招标了6家公司对全国的国控点进行运维,已在山东开展业务的3家运维单位中标了全国50%的运维业务。 

      把监测数据造假企业揪出来 

  在实行环境质量“上收一级”的同时,山东对污染源实行“下放一级”,由市县环保部门负责污染源的日常监管,省级负责重点督查检查。 

  山东省环保厅监控中心污染源监控室主任石敬华告诉澎湃新闻,由于目前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普遍存在技术漏洞,为不法企业篡改监测数据、逃避监管提供了方便。

  近3年来,山东在打击排污单位弄虚作假方面下足了功夫:建立环保公安联勤联动机制,通过在线监控平台、公众信访举报等渠道,对疑似有问题的监测设备开展独立调查,一经查实,对排污单位实施顶格处罚、停产整治,对相关责任人实施5-15天治安拘留。 

  “其实,企业怕的不是罚点钱,也不怕拘留几天,但企业就怕媒体曝光,特别是大企业。”石敬华说,今年山东省环境监控中心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上实环境城西(潍坊)污水处理公司氨氮短暂超标后突然降低,不符合污水处理规律,怀疑企业可能对自动监测设备采样系统造假。7月6日凌晨3点,环境监控中心的调查人员发现,当该公司自动监测设备即将采样时,有人将采样泵和采样管放入水桶中,并注入外接自来水,干扰设备采样。

  “数据造假是最严重的环境犯罪,我们要把这些(造假)企业揪出来。”石敬华说,自2013年至今,山东省环保厅共查处弄虚作假案件39起,案件数量逐年降低。“我们办一起案子都费好大的劲儿,但厅里从来没有给任何一家企业‘开绿灯’,所以我们干起来也有劲儿。”   上海和江苏的经验也获肯定 

  除了山东之外,江苏、上海的经验也被环保部肯定。 

  上海尝试开展了国控点网络运维质量第三方审核,以加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管理。同时,建立了由市环境监测中心、区环境监测站和子站运维人员联动的日常空气质量数据审核制度。 

  江苏在环保部发布水、土壤自动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之前,已经开始自己“试水”。据中国环境报报道,目前苏州市全市范围内已建成125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广泛应用于每年的太湖、阳澄湖蓝藻预警监测、枯水期水质预警监测、交界断面生态补偿、太湖流域重点断面达标考核等工作。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张仁泉表示:“从送样开始,直到监测报告打印出来,每个环节都能紧密衔接并可进行追溯,有效保证了监测数据的一致性、逻辑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中间环节带来的人为失误,显著提高了监测质量。” 

  除了对水环境质量的监测,江苏省泰州市对于土壤监测质量的保障与质量控制,也做到了全过程监管。从分析数据的追溯文件体系、样品保存运输条件保证、内部空白检验、平行样加标检验、基质加标检验、替代物加标检验等每个细节,都成为实验室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必不可少的环节。

    报道链接: http://www.thepaper.cn/www/resource/jsp/newsDetail_forward_1557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