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水利局突出“科学、生态、创新”理念扎实推进河道综合治理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是全市林水会战“六大兴水工程”之一,工作推进中,日照市水利局突出“科学、生态、创新”理念,着力保障水安全,修复水生态,美化水环境,发挥水效益,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市19处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已开工 10处,完成投资4112万元。
一、综合规划突出科学,做好源头引领
将综合规划作为河道综合治理的“源头”,精心组织,科学编制,力争从“源头”引出“活水”。一是科学统筹水域和岸线。采取河床清淤疏浚、河道清障等措施,保障河道过水断面,提高河道防洪减灾能力。同时,针对不同水域岸线,各个击破存在的重点问题。市区河道主要解决防洪保安,提升综合防洪排涝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五莲县、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河道着重打造沿河生态景观;其他河道构建河渠水网,形成水系连通。二是科学统筹当前和长远。坚持河道治理与环境保护、河道水系连通建设、地下水回补、水系绿化和文化旅游相结合,强化与市发改、财政、林业、环保、旅游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深入推进河道综合治理。三是科学统筹传统功能和现代功能。统筹河道行洪排涝、蓄水抗旱、供水、灌溉等传统功能,以及生态、景观、休闲娱乐等现代功能,营建居民休闲游憩、亲水互动的滨河景观,使河道成为展示我市优美风貌的廊道和载体。全市三年林水会战中规划实施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重点推进沭河、傅疃河、绣针河、洪凝河等骨干河道综合整治,统筹发挥河道的防洪、蓄水、灌溉等综合功能。去冬今春,重点组织实施五莲县洪凝河、东港区后村河、山海天秀水河等19处河道治理与拦蓄水工程,治理河道62公里。同时,加大海水入侵区地下水防治力度,改善地下水生态环境。
二、治理工程突出生态,保障绿水畅流
在保障河道行洪排涝功能前提下,各级水利部门突出生态治水理念,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绿色长廊。一是因地制宜,打造生态堤岸。大力倡导和推广应用生态河堤技术,采用自然植被护岸。在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配置,把水、河道与堤防、河畔植被连成一体,建立起阳光、水、植物、生物、土壤、堤体之间互惠共存的河流生态系统。二是维护自然,保障河道原生态。充分利用雨洪资源蓄水,为地下水回补、灌溉用水提供水源,也为改善水生态环境,打造河道水景观创造条件。同时,沿河景观绿化保留河道原有树木,利用河滩地建设河畔绿荫公园,打造优美的水生态长廊。三是系统治理,建设清洁小流域。东港区以水系清淤疏浚、水体净化、生态护岸等为主要内容,实施了陈疃镇中石墩河道、南湖镇上湖河水系生态治理工程。莒县积极配合推进国家投资8个多亿的沭河治理工程,努力打造成“防洪、景观、生态”三位一体的水利风景线。五莲县新规划了山阳河、龙河综合治理工程,增加投资2.1亿元。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开展了“清清河流行动”,全面清除沿河垃圾和养殖污染源,恢复生态植被,秀水河、金银河治理工程突出水系景观建设,为保护生态环境、打造旅游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建后管护突出创新,迸发兴水活力
坚持把河道管理摆在与河道综合治理同等重要的位置,迸发兴水活力,持续发挥河道工程的综合效益。一是率先开展河道确权划界。把河道确权划界作为依法管理河道的重要依据。2013年起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对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小河道进行了确权划界,确定河道用地权属,划定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埋设了界桩、标志牌,明确了河道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二是深入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落实河道管理机构、人员、设施和管理维护经费,探索实行“物业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河道管理。目前,东港区成立了三庄河管理站、五莲县成立了潮白河管理所、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傅疃河河道工程管理所、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成立了两城河管理处。组织开展了河道采砂规划编制修订工作,划定河道采砂禁采区、可采区,规范采砂管理。同时,加大河道执法工作力度,积极推进河道执法规范化管理,东港区三庄河、五莲县潮白河执法规范化示范单位创建工作顺利通过了省水利厅验收。三是先行启动国家级河湖管护机制体制创新试点。东港区被水利部列为河湖管护机制体制创新国家级试点县。《东港区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实施方案》经水利部专家审查后,已由东港区政府印发实施,进入全面落实阶段,下一步将以此为契机,认真搞好东港区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河道管护长效机制,确保河道综合治理效益长久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