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帮扶让5.2万农民绿色脱贫
博山既是山区,又是老区,还是库区,是山东24个纯山区县之一,农村贫困人口相对较多。近年来,他们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7349户、34827人,86个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我们依托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高达60%的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做足做活生态文章,近三年来全区共实施省市专项扶贫开发项目41项、太河水源地生态产业项目85项,通过精准扶贫开发助推了5.2万贫困人口绿色脱贫,百姓从生态发展中大获其益。”博山区委书记许冰说。
麻庄村地处山东省重点饮用水保护地——太河水库上游,淄河绕村而过,沿河土地贫瘠、庄稼年年歉收,原是有名的贫困村。近几年,在各级帮扶下,该村发挥当地土壤、气候、水质等优势建成3000余亩有机猕猴桃基地,年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村民李洪国一直在外打工,“一年下来也就挣万数块,刨去房租、水电开销,剩不下几个钱。”看到政府扶持搞猕猴桃种植,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种了3亩,“今年刚进盛果期,俺就挣了10万多。这不,俺又包了几亩,也种上了猕猴桃。”李洪国喜不自禁地说。
“依托有机猕猴桃优势,全镇种植面积已达10000亩,今年收获了700万斤,十一期间每斤8元销售一空,带动了1500多户贫困家庭脱贫。”源泉镇党委书记宋乐宝说。
近年来,博山区积极引进资本进山嫁接重点扶贫镇村的生态高效农业,建成万亩猕猴桃种植和优质高效富硒农产品等示范基地,及淄博黑五类、博山润成等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和发展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集中支持全省出口农产品产业集群、优质速冻桔梗出口产业园区等重点项目,培育起山东豆禾、山东上园、舜丰农业等一批龙头企业,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省市级24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8家。博山桔梗协会出口的桔梗产品占韩国市场90%以上份额,年出口额3000多万美元,成为博山生态产业带动农户致富的代表。
不论是农业合作社还是农业企业,推进农民脱贫作用十分显著。博山区农民通过合作社把土地以联租、入股、租赁经营等形式流转给龙头企业或种植大户,最大限度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坐享租金的同时,一部分被聘到企业打工,成按月领钱的农业工人;另一部分“被解放”后从事二、三产业,形成了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辐射农户的共赢格局,带动1.5万务工农户年增收2500元以上。
中郝峪村地处鲁山主峰东侧,森林覆盖率96%。坐拥青山绿水,他们从生态资源入手,实行全民入股、单体承包经营,打造休闲、度假、养生为主的农家乐旅游,百姓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村民陈焕青早先种地一年收入不了多少钱,看到村上旅游火热,就在自个家里开了个“丈母娘大碗茶”小店,用柴火煮沸的山泉水冲泡大碗茶,年尾一合计,进账8万多。2014年,中郝峪村接待游客10万人,
营业额140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300万元,村年人均收入2.5万元,较10年前增长12倍。
目前,全区生态休闲游、农村体验游、农业观光游、民俗文化游4个农业旅游品牌已打响。上瓦泉、杨峪段建立20公里有机农产品自驾游基地,池上镇、源泉镇打造环鲁山生态农业观光带,石马镇建设有机蔬菜示范园、万亩绿色苗圃基地和水生植物园。每年都举办猕猴桃、草莓、蓝莓采摘节,贫困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今年草莓、蓝莓采摘节分别累计接待游客12.6万人次、7.4万人次;猕猴桃采摘节日均接待游客1.2万人次,日销猕猴桃10万余斤、销售额70余万元。
博山区今年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和“百日攻坚”,目前累计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全面治理环境“脏、乱、差”问题,积极开展“特色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推荐评选了50个区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重点村,有10个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村,博山区被评为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