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理大数据划生态红线 将建1:1万数据库

07.08.2015  08:51

  昨日,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我市环保和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下发了《青岛市省级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方案》,将启动省级生态红线划定工作,10部门各自明确了职责。据了解,划定时,将构建1:1万的基础数据库,并需要分辨率为2米的卫星遥感数据。

  发布◆◆生态红线分国家和省级

  我国生态资源丰富,但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划定生态红线,对区域内地区限制开发、重点保护。岛城需要完成我市范围内国家级和省级生态红线区域的核定与勘查,其中国家级生态红线区域主要包括: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生态敏感区、脆弱区以及国家级禁止开发区三大部分。省级生态红线区域主要从以下区域中评价确定:一是省级禁止开发区(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水源保护地)中的核心区、缓冲区或重要保护区域;二是省级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保护区)等其他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中,按照生态重要性、敏感性、脆弱性评价确定应进行严格保护的区域。此外,涉及黄海海域的生态红线划定内容和范围,按照省海洋渔业部门及省环保部门工作安排另行确定。

  划定◆◆先构建1:1万基础数据库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前,有关部门将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通过收集整理青岛市域范围内的国家、省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森林、河流、湿地、海岸带、海岛、土地利用、遥感影像等基础数据,构建1:1万的基础数据库。

  根据国家和山东省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国家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等规划,识别全市范围内国家级禁止开发区域、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等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识别全市范围内省级禁止开发区域、省级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等。梳理清单和区域边界。在全市范围内,按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确定的技术方法,开展生态系统重要性、敏感性和脆弱性评价,识别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沿海生态防护等重要生态功能区,识别海陆交错带、水土流失等脆弱区、敏感区。建立分类型的生态评价图层。

  要求◆◆划线后不能越雷池一步

  由于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涉及领域众多,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管辖,功能上存在交叉、范围上不尽一致,生态红线的划定需要对各类保护区域进行科学整合,统筹各部门力量,协作完成。为此,我市成立市级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的指导、调度与协调;成立市级技术小组,为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根据方案,生态红线的划定必须遵循三大原则。一是协调性原则。生态红线的划定应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要求与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区划、规划相协调,共同形成合力,增强生态保护效果。二是系统性原则。生态红线划定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不同区域范围内,根据生态保护对象的功能与类型分别划定,通过叠加分析综合形成区域生态红线。三是强制性原则。生态红线一旦划定,必须实行严格管理。牢固树立生态保护红线的观念,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与管理措施,做到不越雷池一步。

  红岛发布省内首个区域生态指标体系

  红岛经济区发布了生态建设指标体系,这是省内发布的首个区域生态建设指标体系。

该体系确定了生态环境约束指标和生态工程建设引导指标,涵盖信息和通信技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