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治理能力助推健康中国

11.03.2015  18:31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达了本届政府在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决心,并提出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坚持创新管理,强化服务;坚持依法用权,倡简治奢;坚持主动作为,狠抓落实。这可以看作是对政府部门治理能力的具体要求。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健康中国,发展卫生事业,同样离不开治理能力的提升。 

  医改已经步入深水区、攻坚期,体制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凸显叠加:大医院长期处于“战时状态”,患者对基层机构信任度还不够;医疗保障水平虽一再提高,但因大病带来的击穿底线的极端事件依然时有发生;医疗卫生资源需要社会资本的进入,社会办医呼唤公平公正;移动健康、医养结合等新业态发展亟待引导和规范。这些问题都需要改革加以解决。稳步推进改革,极大地考验着卫生行业的治理智慧。如何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盘活资源,统筹协调,提高供给效率?如何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效能?如何解决新的生产力(如移动互联技术等)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带来的新问题?这些新课题都需要提升卫生行业治理水平。 

  提升卫生行业治理能力,需要筑牢依法行政的基础。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治理代替“拍脑袋”“拉抽屉”,代替不作为甚至乱作为。同时,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力度,既激发市场活力,也免于“一放就乱”。比如,在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健全服务体系中,要切实消解对社会资本的玻璃门、弹簧门,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做大卫生资源的蛋糕。 

  “立国之道,惟在富民”。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党和国家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增进人民福祉的决心。2014年,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加大,但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按照2015年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中央本级支出25012亿元,其中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10.19亿元,同比增长22.1%。要花好这些钱,增进人民的健康福祉,需要提高行业治理能力。比如,要打造服务型政府,要求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尽量采用购买服务方式,把第三方可提供的服务交给市场或社会去办,这就要求卫生主管行政部门切实发挥组织、监管的职能,保证财政资金的投入真正提高人民的健康福利。 

  提升卫生行业治理能力,还需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广泛听取意见,寻求最大公约数,汇聚改革发展的正能量。要全面实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比如,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是医改的主力军,他们对行业情况最为熟悉,对行业问题症结有深刻的了解,建设健康中国,完善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推进医改都少不了他们的参与。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听取他们的意见,使他们成为推动医改的巨大力量,成为行业发展的智库。 

  距离实现第一个100年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不到6年的时间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健康中国,离不开政府部门坚持主动作为,狠抓落实,需要我们在医改攻坚中找准穴位,击中要害,突破“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未来创新管理,提升治理能力的路还很长,也注定不会平坦,全行业应该振奋精神,拿出攻坚克难的勇气,共同努力探索,让更好的治理能力成为建设健康中国,推进医改更强劲的动力。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