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进村”激活安丘农村经济
农村传统工艺搭上了电商快车,老手艺一下子时髦起来;农村小伙成立生姜合作社,大姜从网上销售到国外;90后农村女孩在家开网店,动动手指挣大钱……电商布局农村市场,安丘农村“触电”,激发了农村经济活力。
传统老手艺网上红火
3月2日(正月十二),新年的味儿还没散尽,安丘市兴安街道王家楼村的红高粱盖垫专业合作社厂房里,51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张明生就开始忙活起来,“咱农村有个讲究,过年新盖垫盛水饺、新笤帚扫炕,农历新年前家家添置新盖垫、笤帚,我们这生意也火了。”张明生介绍说,制作盖垫的手艺是祖辈传下来的,以前主要是靠赶集,也有从外地过来的客商,但是销量不大,为了将盖垫生意做大,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并开起了网店,在网上销售,销量大增,从去年10月份到现在,网上交易已有200多笔,尤其是春节前,仅几天时间就发了50多次快递。现在每天网上访客近百人,大单小单天天有。“这些是准备发往北京的,250套750个盖垫,这是网上销售以来最大的一笔。最远有发往新疆的,真没想到,咱这传统老手艺,也搭上了网络电商这趟快车。”
目前,王家楼村附近的几个村会做盖垫、笤帚的老人基本都加入了红高粱盖垫专业合作社,大家抱团发展,积极性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在网上销售,不仅销量上去了,价格也比赶集零售高2成。
79岁的马敬义是王家楼村的老手艺人,正在忙活着拾掇高粱秆,有条不紊,手法娴熟,“我做了一辈子盖垫,以前主要赶集卖,一次卖四五个,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我加入合作社了,专门制作盖垫,咱这‘土老帽’一年下来也能挣1万多块哩!”马敬义对记者说。
靠网络把大姜卖出国
今年35岁的高全礼家住安丘市凌河镇佘家庙子村,由于放心不下自家姜窖子里保存的生姜,3月2日一大早就下窖子仔细查看。“年前腊月二十三我还发了最后一批货,香港客户下的订单。”高全礼说,现在通过网络,我这大姜卖到了澳大利亚、新加坡。去年6月份,高全礼成立了大干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0多户,大姜种植面积50多亩。
高全礼个子不高,皮肤有点黑,腿有残疾,但是人很精神。“小伙子很不错,身残志坚,致富不忘乡亲,成立生姜合作社,带领大伙奔小康。”说起高全礼,凌河镇佘家庙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志远竖起了大拇指。
“我以前在外地工作,2010年底因为车祸导致残疾,后来回家创业。”高全礼说,因为腿脚不灵便,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在家里干点轻快活。说起成立合作社,高全礼说,因为自家就种姜,2013年6月依托自己家的农产品尝试开了“香姜阁”网店,开始在网上卖姜。“网络给了像我这样的人一个平台。”高全礼说,“我只需要在网上跟客户谈好,再联系快递发货,不用出村,挺方便。现在,生姜价格在一块四五,在网上能卖到两块五。现在一个月能卖3万多元。”
佘家庙子村很多人种姜,有产业基础。去年,高全礼成立了合作社,带领大伙一起发展,社员户均增收2万元。“网络是时代产物,在大数据时代,要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不能落后于时代。安丘大姜品质好,以后我要借助网络,进一步提高安丘大姜知名度,打响原产地安全品牌。”这个80后小伙畅想着自己的未来。
网店帮农家女实现老板梦
安丘市郚山镇西庙村90后女孩曹艳红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女孩,踏实、能干,性格开朗。目前,她经营着“葛菲娜品牌直销”和“鞋吧”两个网店,主要卖化妆品和鞋子。“现在网店收入不错,一个月差不多能有5000元。”曹艳红2012年大学毕业之后,换过不少工作,一个月也能挣到3000多元,“但是总觉得这样的‘固定模式’工作不适合我,我一直有个老板梦,想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所以就索性回家开起了网店。”
“马云不是说过嘛,‘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万一有一天真的实现了呢’。电子商务让我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说话间,又来生意了,曹艳红又接了两个单子,是发往青岛的。“现在我又开了一家店,正在做店铺装修,马上就可以营业了,等做大以后,我想再招聘几个工作人员,组建自己的团队,像‘韩都衣舍’一样,做出自己的品牌。” (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