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男同性恋的挣扎:同床异梦三年最终给妻子自由

02.12.2014  23:15

  从古代的“龙阳之兴”“抱背之欢”“断袖之癖”到今天的“男同”“基友”,男同性恋这个特殊的群体一直存在着。迫于压力,我国有超过1000万男同选择结婚娶妻,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人选择隐藏性向,在家人的期望和自己的本能之间挣扎。

  抛开各种压力不说,男同这个群体还面临着危险。男性的生理特点决定了男男性行为更容易传播艾滋病,而调查发现,男男性行为中,绝大部分没有采取防护措施。今年我省哨点监测数据显示,男男性行为人群最近半年发生性行为每次安全套使用率仅为43%,而今年感染的艾滋病中63%的是同性传播。

  同床异梦三年,最终决定给妻子自由

  “我曾经结过婚,我身边很多男同也都维持着婚姻状态。我结婚三年,总觉得对不住妻子,最后选择了和她离婚,还她自由。”

  广宇五官清秀,1.75米的身高,略显瘦弱。今年31岁的广宇,8年前大学毕业,在省城找到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毕业大概半年左右,在家人的催促下,他结婚了,对象是自己的大学同学。“当时大家都说我走运,说我幸福,因为妻子长得很漂亮也很贤惠,而且工作也不错。”但内心的忐忑不安,只有广宇自己知道,“当时我心里特别紧张,不知道怎么办好,尤其是害怕晚上。”

  为了逃避与新婚妻子亲密接触,广宇不得不想出各种借口。“第一天还好说,就说喝酒喝多了,没有同房。”广宇说,之后一连十几天,他都用各种借口搪塞新婚妻子,“刚开始的时候,妻子甚至怀疑我是不是外面有别的人。”

  广宇告诉记者,其实,他早就发现自己与别的男孩不同,“从初中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是女孩心理,喜欢帅哥,看到喜欢的会心跳加速。”

  “大学时我和妻子的关系有点像闺蜜。真是不该害了她!”广宇非常后悔自己当时的决定,“后来老人告诉我,他们以为我结了婚,就能变好,当时我也那样想过的。”然而,成为“夫妻”后,广宇仍无法接受妻子,两人原本融洽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疏远。“我见到她,就觉得内疚,但是又不敢说。”广宇说,时间长了,妻子也慢慢觉察出了他的“不同”,妻子甚至看到了他和男朋友在网上露骨的交流记录,“挣扎了三年,最终我主动提出了离婚,还她自由,也还我自己自由。”

  和妻子坦白并离婚后,广宇的心理包袱放了下来,“父母也知道了,压力也就没那么大了。”如今,广宇和男朋友一起居住生活,偶尔也会参加一下圈内聚会。

  性取向不可以选择,同性恋不是障碍

  “其实,我也试图改变自己的性取向,但最后发现改变不了。”广宇说,“有不少男同刚开始心理上都很痛苦,既要压抑自己,又怕别人歧视。”

  “确实,有不少结婚的同性恋,会因为受不了社会的压力出现心理问题,同性恋的妻子也有出现心理问题的。”作为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科的主任医师,胡蕾在门诊上时常能碰到因同性恋引起心理问题的患者。胡蕾介绍说,ICD-10(《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列出了“与性发育和性取向有关的心理及行为障碍”,但分类标准中又明确指出,单纯的性取向问题不能被视为一种障碍。

  胡蕾说,对同性恋的形成,目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上世纪90年代美国遗传学家迪恩·哈默首次提出“同性恋基因”理论,认为同性恋是由基因决定的。最近,美国伊利诺伊州艾文斯顿北岸研究所研究人员对409对非同卵男同性恋双胞胎的基因研究结果,为哈默的理论提供了证据。“性取向不是一种选择”,美国学者阿兰·桑德说,“两组基因会影响男性的性取向。”据悉,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和8号染色体上。

  然而,仍有许多反同性恋的人士认为“同性恋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选择是可以改变的”。中国最著名的社会性学家李银河就不断为同性恋“正名”,为同性恋争取平等权利鼓与呼。她甚至撰写了有关同性婚姻的提案,并在微博上公开征集愿意递交该提案的人大代表。如今广宇留起了头发,衣服颜色也更加鲜艳起来,偶尔举止间还会流露出一些女性特点。“虽然心里放下了,但还是不敢让单位的人知道,只有在和很亲近的朋友在一起时,我才会很放松。”广宇说,他甚至也曾想过“出柜”,“但国内现在对男同的歧视还很厉害,还是放弃了。”

  有男男性行为的,不都是同性恋

  “在外人看来,我们男同群体很乱,其实不是这样的,真正的同性恋基本都有固定伴侣,就像夫妻一样。”广宇坦承,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有不少追求刺激的人,加入到了男同群体,使得这个群体更加复杂。

  对此,身为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的山东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防制所专家赵明远也表示,从他们的调查研究看,确实有部分发生男男性行为的人,并不是真正的同性恋,而是出于好奇,或者追求刺激。

  “同性恋分两种,一种是选择性的同性恋,也就是有异性恋机会,仍选择同性恋,而还有一种叫做境遇性的同性恋,一般是指无异性恋机会,就以同性恋作为替代。”胡蕾说,境遇性同性恋,一般会随着环境变化变回异性恋。

  据介绍,境遇性同性恋容易发生在那些与异性完全隔绝的小环境,如长期在海轮上工作的水手,一度不允许男女同台演出的梨园界等等。在这些单性环境中,异性往往不能或不易得到,或者说同性更容易得到,于是,人们的性目标转向同性。

  赵明远预估,现在的同性恋群体中,以这种境遇性同性恋占多数,尤其是随着性观念的不断解放,不少人为了追求刺激也偶尔加入到这个群体。“除了这两种同性恋,还有一种性别认同障碍,与同性恋有一定相似之处,往往会混淆。”胡蕾解释说,“所谓性别认同障碍,就是明明是男性,自己内心却认为自己是女性。”

  性别认同障碍与同性恋区别在于前者不接受自己的生理性别,要求变性并追求异性生活方式和装扮;后者接受自己的生理性别,但是性亢奋的对象是同性。“性别认同障碍,是一种精神障碍,需要治疗。”胡蕾表示,该障碍矫正相对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