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村留守儿童调查:临近春节 有种心情叫"期盼"
春节不仅是辞旧迎新的节日,更是翘首以待合家团圆的日子。然而,对于广大偏远乡村那些留守的孩子来说,和父母团聚却是那么的珍贵难得。年关将至,留守儿童问题再次拨动了社会各界的心弦,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调查。
黯然留守的日子
“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朝上念b,朝下念p,大家再来念一遍。”1月10日上午,在莘县王奉宋村明德小学一年级二班的教室里,9岁的程少康正认真地跟着老师念b、p、m、f。
班主任艾文朝告诉记者,程少康家在王奉镇东宋村,有一个刚从初中辍学的哥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兄弟俩跟着90多岁的奶奶生活,学习成绩并不理想。
“爸爸妈妈在济南卖水果,一年才回来一趟,平时都是奶奶给做饭。哥哥天天在家看电视睡觉。”课间时分,程少康操着一口熟练的普通话说。程少康告诉记者,他之前跟着爸爸妈妈在济南待了6年,如今,年幼的妹妹程雨欣跟着爸爸妈妈一起生活。
谈话间,记者注意到程少康的脚一直往后缩,仔细一看,才发现他的鞋破烂不堪。“这双鞋是姑姑家的表哥替下来的,我哥穿了几年,现在轮到我了,其实早就坏得没法穿了,可我就这一双鞋。”程少康说。
在东宋村,记者见到了程少康98岁的奶奶赵玉红和14岁的哥哥程小康。当问及辍学的原因时,程小康吞吞吐吐地说:“爸爸说供不起我了,不让我去了,让在家照顾奶奶和弟弟。”兄弟俩床头的一部黑色手机可谓是重点保护对象。“平时,爸爸妈妈会往手机上打电话,可最近由于欠费已经停机了。”程少康说。
离程少康家不远,便是程凯家。随行的老师介绍,程凯是二年级学生,前几年,父亲因车祸身亡,不久后,母亲改嫁。如今,9岁的程凯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墙上25瓦灯泡发出昏暗的光,低矮的土房里只有一张桌子,没有凳子,这是记者在程凯家看到的情景。“没有人知道,在儿子过世的4年里,我们是怎么熬过来的。”程凯奶奶彭凤青哽咽着说。
“每年除夕,包碗水饺,把身上的旧衣服洗洗,就算过年了。”彭凤青告诉记者。程凯是记者这次采访中遇到的一位特殊的孩子,寡言少语,可一提起父母,他的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他说:“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和妈妈一起过年了。”
“那条花格裤,裤腿变短了,奶奶说,我的个子又见长高啦。远方的妈妈,你会知道吗……”三年级的音乐课上,一首《留守的孩子》让全班同学泪流满面。支教老师张欣回忆,当时哭得最凶的3个男孩,父母均在外地打工。
“没办法,爸爸妈妈要挣钱,一家人在一起过年是好,可没几天又要走,想想就觉得伤心。”“我希望能考上市里的中学,去聊城念书,那样每天都可以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像过年一样。”采访中,还有的孩子在日记中写道:“我蜷缩在角落里,听冬日的寒风发出阵阵冷笑。我梦想有一天,躺在床上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