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村留守儿童调查:临近春节 有种心情叫“期盼”

22.01.2015  10:44

    “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朝上念b,朝下念p,大家再来念一遍。”1月10日上午,在莘县王奉宋村明德小学一年级二班的教室里,9岁的程少康正认真地跟着老师念b、p、m、f。

  班主任艾文朝告诉记者,程少康家在王奉镇东宋村,有一个刚从初中辍学的哥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兄弟俩跟着90多岁的奶奶生活,学习成绩并不理想。   “爸爸妈妈在济南卖水果,一年才回来一趟,平时都是奶奶给做饭。哥哥天天在家看电视睡觉。”课间时分,程少康操着一口熟练的普通话说。程少康告诉记者,他之前跟着爸爸妈妈在济南待了6年,如今,年幼的妹妹程雨欣跟着爸爸妈妈一起生活。   谈话间,记者注意到程少康的脚一直往后缩,仔细一看,才发现他的鞋破烂不堪。“这双鞋是姑姑家的表哥替下来的,我哥穿了几年,现在轮到我了,其实早就坏得没法穿了,可我就这一双鞋。”程少康说。   在东宋村,记者见到了程少康98岁的奶奶赵玉红和14岁的哥哥程小康。当问及辍学的原因时,程小康吞吞吐吐地说:“爸爸说供不起我了,不让我去了,让在家照顾奶奶和弟弟。”兄弟俩床头的一部黑色手机可谓是重点保护对象。“平时,爸爸妈妈会往手机上打电话,可最近由于欠费已经停机了。”程少康说。   离程少康家不远,便是程凯家。随行的老师介绍,程凯是二年级学生,前几年,父亲因车祸身亡,不久后,母亲改嫁。如今,9岁的程凯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墙上25瓦灯泡发出昏暗的光,低矮的土房里只有一张桌子,没有凳子,这是记者在程凯家看到的情景。“没有人知道,在儿子过世的4年里,我们是怎么熬过来的。”程凯奶奶彭凤青哽咽着说。   “每年除夕,包碗水饺,把身上的旧衣服洗洗,就算过年了。”彭凤青告诉记者。程凯是记者这次采访中遇到的一位特殊的孩子,寡言少语,可一提起父母,他的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他说:“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和妈妈一起过年了。”   “那条花格裤,裤腿变短了,奶奶说,我的个子又见长高啦。远方的妈妈,你会知道吗……”三年级的音乐课上,一首《留守的孩子》让全班同学泪流满面。支教老师张欣回忆,当时哭得最凶的3个男孩,父母均在外地打工。   “没办法,爸爸妈妈要挣钱,一家人在一起过年是好,可没几天又要走,想想就觉得伤心。”“我希望能考上市里的中学,去聊城念书,那样每天都可以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像过年一样。”采访中,还有的孩子在日记中写道:“我蜷缩在角落里,听冬日的寒风发出阵阵冷笑。我梦想有一天,躺在床上听妈妈讲故事……”   那些说不完的小心愿   过年,最开心的总是孩子,添新衣、穿新鞋、领压岁钱,妙趣横生。可对于那些留守的孩子而言,他们之所以盼望新年快点到来,是因为,过年了,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才会回家。   “爸爸妈妈每年都会买礼物回来,但我最想看到的还是他们,有没有礼物都不重要。”莘县王奉镇西宋村8岁的匡茹菲告诉记者。   “新年我什么都不想要,只想好好学习,快点长大,好挣钱养爸妈,再也不让他们离开家了。”10岁的匡建茹是匡茹菲的堂姐,听了堂妹的新年愿望,堂姐也不甘示弱。   “希望爸妈今年早点回家过年,在家里多呆几天。”“爸爸妈妈回到我身边,拍拍我的头,轻吻我的脸,这种感觉真的很甜。”采访间,记者发现留守儿童真正盼望的是与父母团聚的时光,但却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春节里与父母团聚。   在东昌府区八甲刘联合校乔集小学,9岁的乔子皓是全校出了名的好学生。班主任张老师介绍,乔子皓4岁时父母离异,后因生父和继母在高唐打工,他曾在高唐念过半年的幼儿园,之后,便一直跟着爷爷奶奶住在老家乔集。   一个月前,乔子皓62岁的奶奶因病住院,63岁的爷爷每天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周末的一个晚上,爷爷在医院陪床没有回家,乔子皓就自己煮饭、睡觉,不料由于煤球炉没有封好,第二天早上爷爷回来时,他已经煤气中毒,轻度昏迷。为了让爷爷安心照顾奶奶,乔子皓让爷爷在村卫生室预交了几天的医药费,每天下午放学后自己一个人去输液。   乔子皓告诉记者,最近妈妈刚刚生了小弟弟,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爸爸妈妈弟弟一起回来过年。“妈妈对我很好,可我不想要新衣服新鞋子,只想他们能快些回来,我和弟弟一起快乐地长大!”乔子皓说。   “我想要新衣服”“我想要新书包”“我想要新玩具”,每到过年,孩子们总有说不完的小心愿。而对于那些留守的孩子而言,更加期盼的是爸爸妈妈早点回家。   带着爱回家   “腊月二十三日是我的生日,爸爸妈妈答应要回来给我过生日。”近来,在通往王奉镇宋村明德小学的交叉路口处,时常会看到匡茹菲飞舞的马尾。匡茹菲告诉记者,每天放学路过那个路口,她都舍不得离开,时常会目不转睛地盯着来来往往的客车看好大一会,生怕错过什么。“我有好多的话想跟他们说。”想起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光,匡茹菲稚嫩的小脸上泛着红光。   近日,程少康兴奋地告诉记者,妈妈已经打来电话,说月底就会回来了。虽然没具体说是几号,但在程少康看来,月底应该就是20号—30号之间吧。如今,他每天都会翻一下日历,数一数距离爸爸妈妈回家还有几天。   让家人过得更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攒钱盖房子——这是很多农村外出打工者真诚而朴实的心愿。但父母的远离,亲情的缺席,让无数留守的孩子面临着诸多问题,他们甚至失去了很多原本属于他们的纯粹的幸福。   孤僻、抑郁,甚至有被遗弃的感觉,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正面临着诸多难题,有人甚至形容留守儿童是“野草一样成长”。殊不知,陪伴才是最好的亲情教育。   1月16日,在通往聊城市火车站的28路公交车上,七八个菏泽籍农民工背起行囊,即将踏上回家的路途。农民工宋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开发区黄河路南段搞楼房装修。如今,即近年关,他也不打算再接活,工钱都拿到手了,想早点回家陪陪老人和孩子。   在聊城务工的四川籍刘女士坦言:“一年多没有回家了,女儿长高了,身子骨却更加单薄了。今年过年一定回家,哪怕只是抱抱女儿。”“只要能回家过年,我一定要赶回去,就算赶不上年三十,也一定要赶上年初一。”外来打工者陈先生说。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凝聚着团圆美好的短短十几天,却需要让他们用近乎一年的时间去等候。然而,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时至如今,还有不少打工者因为不舍春节的加班工资,或者是纠结于回家的路费,而选择不回家与孩子一起过年。而这,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或许堪比压垮骆驼的那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