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势劲发正当时
畜”势劲发正当时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畜牧法执法检查侧记
9月上旬,德州市陵城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就畜牧法执行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今年上半年,陵城区畜禽饲养量达530.5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8.4万吨。2014年全区畜牧业产值4.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08%,托起了大农业的‘半壁江山’……”检查组感到欣慰的是,这几年陵城区政府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以来,连续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2013年以来连续被评为省市级奶源建设先进县。
情系百姓 持续关注畜牧业
2014年,《人民日报》的一篇“一个产粮大县的纠结”文章,触到了50多万陵城农民的“痛点”,鼓了“粮袋子”,难鼓“钱袋子”的尴尬现状一度伴随着陵城区,全区的农业产业结构问题十分突出。而畜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种植业和加工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事关民生改善。陵城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畜牧工作,2008年以来,两届区人大常委会履职接力,历时7年持续跟踪监督,4次召开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畜牧专项工作报告,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调研、视察20多次。换届后,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对其重视程度有增无减。
这次,区人大常委会开展畜牧法执法检查,旨在进一步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切实贯彻实施畜牧法律法规,推动政府不断改进畜牧工作。
龙头舞动 畜牧业转型升级
检查组来到了利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按照“统一投入品使用、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与270多户农户(会员)签订肉鸡养殖协议,涉及周边6个乡镇150个村庄,年出栏肉鸡700多万只,成员户年均收入5万元。
曾几何时,品种优势不突出、畜禽防病防疫难、养殖技术水平低……长期困扰着许多个体养殖户,“单打独斗”式的养殖模式成为畜牧产业发展的羁绊。区政府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根植于种植业,拓展于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思路,从2012年至今,全区达到国家、省、市级标准示范场分别有1处、14处、124处,养殖合作社78家。
检查组认为,区政府提出的“根植于种植业,拓展于养殖业”畜牧发展举措,打破了陵城农民只靠种地吃饭的单一收入模式,延伸农业经济链条,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千万个养殖户从传统走向现代、从粗放型散养向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快速转型,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网格化监管 密织防疫安全网
糜镇动检所是派驻基层的站所。执法检查中,该所的免疫、消毒卫生、无害化处理制度及重大动物疫情防控预案和处理办法引起了检查人员的关注。据畜牧局负责人介绍,陵城区建立完善了区、镇、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与服务体系,已连续10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执法检查组组长、陵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志辉说,疫病防控工作要强化责任,规范管理,严格督查,建立起“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奖惩分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度。
畜品安全 百姓福祉大于天
每天清晨,一批批新鲜的畜产品从各个屠宰场运往城区和乡镇集市,仅从边临镇一个生猪定点屠宰场每天就有80多头生猪胴体流向城乡农贸市场。
如何让百姓吃上“放心肉”?区畜牧部门探索出以养殖投入品监管为重点,以抽检检测为手段,以检疫票证为关卡的畜产品质量监管模式,走出了一条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新路子。
畜牧部门从源头入手,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档案和监管档案,不定期入场抽样检测;实行“市场准入”和“产品销售可追溯”制度,对养殖投入品生产经营环节实行监管追溯;从动物检疫监督执法、产地检疫和驻场屠宰检疫,实现了检疫工作“四到位”。
检查组表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关百姓每天的生活,是民生热点,为了让百姓吃的安全放心,“为了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