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脑瘫诗人"余秀华:孤独是我心理的常态
近日,农民女诗人余秀华凭借一首名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走红,两家出版社争相出版她的诗集,随后,她又当选为钟祥市作协副主席……余秀华在受到空前关注的同时,也招来一些质疑。2日下午,余秀华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对热点问题一一进行回应。她再次强调,不介意被贴“脑瘫诗人”标签,但要把它们跟自己的诗歌分开来看,“对我关注的热度并不会持续很久,迟早都会结束,一个新闻性的东西能持续多久?我真的只是希望我的诗歌能够越写越好。孤独是我心理的常态。”
谈爆红:不介意被贴“脑瘫诗人”标签 重要的是诗歌本身
2015年伊始,随着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在网络“病毒般蔓延”后,作者余秀华火了。这位生于1976年的女诗人,出生时因倒产缺氧造成先天性脑瘫,至今走路不稳、手发抖、说话口吃。因此,余秀华在走红的同时便被贴上了“脑瘫诗人”的标签。
但就是这位身体略有残疾的诗人,写出了《我爱你》、《听一首情歌》等作品,并被编辑成册,取名《月光落在手上》出版。对于新书的出版,余秀华是欣喜的,“没想到梦想能够成真。”
余秀华的创作成绩并非一蹴而就。还在上学的时候她就喜欢文学,2003年开始收起游戏的态度,认真写诗。2005年,余秀华第一次将自己的诗用信封装起来,邮寄给《钟祥日报》,没过多久,诗歌就发表了。但她从不会把稿子给别人看,“那里懂得诗歌的人太少,而且我觉得诗歌是诗人化的东西,本来就不是给别人看的。”
“那里”指的是她的家乡,湖北省钟祥市横店村,余秀华很少跟邻居、家人们谈诗歌:“人家都不懂诗歌,你和别人谈这个,那不是神经病吗?”2009年,学会上网的余秀华开始接触更丰富的网络世界,在其中有选择性的阅读文章、学习知识,当然,更偏爱的还是诗歌,“网络让我可以看到更多的作品。”
对于贴在身上的标签,余秀华并不是很介意。她觉得,这都是自己真实的身体和身份,“可对于诗歌来说它们就都是错误的。诗是任何身体、身份都可以写,要把它们跟我的诗歌分开看。”
至于“标签”与诗歌受到关注之间的因果关系,余秀华说,二者相辅相成的,可能是先关注诗歌后来了解到自己的身体,也有可能先听闻了身体状况再去读诗,“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诗歌本身。”
谈“改变”:平静生活被打破 对我的关注迟早会结束
随着受关注度的提高,来拜访余秀华的人越来越多:媒体、官员、诗人。这打破了她原有的平静生活,每天的活动内容从原来的“吃饭、睡觉、写诗”变为现在的“吃饭、睡觉、接受各种采访”。
采访媒体太多,余秀华会疲惫,但在习惯这样的状态后偶尔也会调侃记者是年轻的小鲜肉。很多人都认为余秀华是一个聪明而有急智的人,但她却一再表示,自己性格不好。在偶尔心情烦闷、呛声记者之后,又会感谢那些温暖帮助过他的人。
更大的改变体现在身份方面。2015年1月28日,有消息称“草根诗人”余秀华被选为钟祥市作协副主席。这件事情,余秀华是了解的。她告诉记者,就在选举结果公布的前一天,钟祥市作协主席打来电话,通知其开会及将被选为副主席等事项,只是当时余秀华已经没时间去参加。
在余秀华眼中,市作协副主席只是个虚职,而是否会利用自己这个身份为诗歌发展助力,她更是想都没想过,“这个身份利用不起来。我都不知道利用它能干嘛?一个小小的副主席,还是钟祥的,发展什么?”
“我的生活仍然平淡。”余秀华总结道,“对我关注的热度并不会持续很久,迟早都会结束,一个新闻性的东西能持续多久?我只希望我的诗歌能够越写越好,其他的我不很在意。”
谈写诗:我不算天才 孤独是我心理的一个常态
成名改变了余秀华的生活,诗歌则给余秀华的心灵和精神上带来了变化。余秀华说,从接触到诗歌,她比起以往愈加充实、安静。关于余秀华的诗,网络上有很多评论,有人欣赏也有人说的很难听,甚至怀疑余秀华的诗有人代写。余秀华并不在意,“随他们去说,我无所谓。”
“我只是写我自己的诗歌,不孤独是写不出来诗的,它是我心理的一个常态。”对于写诗,余秀华也有自己的见解。她认为,诗歌本身并无条条框框的东西,诗人之间许多心灵感受都相差无几,只是表达方式可能略有不同,“诗需要持续不断的写,到了那个‘点’上,便会自然流露。”
有诗友感叹余秀华诗句的质朴语言与滚烫真切的情感,并盛赞她具有天才的想象力。余秀华笑着连连否认:“我不算天才,诗写的并非那么好,也没达到自己想要的那种水平,可能只是浅显易懂而已,整体上都有待提高。”
而每当被问道如何写诗的时候,余秀华会略略感到困惑,“题材已经摆在那里,我只是把它写出来。诗歌应该怎么想就怎么写,假了就不可靠。”
至于接下来要写什么,余秀华并没有明确的计划,“诗歌是见到什么就写什么,我经历的事情会成为我写作的素材。”(上官云)(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