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山里贫困户免费住上城里房

28.06.2017  17:26

  

  村民搬到新社区后满怀憧憬

  蹲点地点南阳市淅川县西簧乡梅池村

  核心提示|在淅川县西簧乡梅池村,村民口中的屋,就是家、房子,他们天天居住生活的场所。屋的好与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主人是否属于贫困户。

  谢富山,梅池村亮子沟组的贫困户,一家3口曾住在“摇摇欲坠”的土屋里。建新屋在谢富山看来应该是猴年马月的事儿,不过,现在他已住上了县城2室1厅的高层楼房,而且没掏一分钱。

  谢富山说,他这是沾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光。

  在梅池村,还有23户村民像他一样,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的范围,他们已经或即将告别大山,住上新屋。

  [困境]村头到村尾楼房变土屋

  梅池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呈点状分散在山沟里,天然地理差异导致了资源不平衡,从而影响到各家各户的经济收入。从村头到村尾,最直观反映就是住房差别大。

  位于沟口的村民组,像梅池口、瓦房、龙王庙、青庙湾、王家庄,它们在交通、水源、土地等基础设施上存在“天然优势”,不少村民通过种香菇、打工等先富起来了,走在这几个村民组,平房随处可见,两层楼房也不少。

  而处于深山里的村民组,如亮子沟、朝阳寨,大山“困”住交通、水、信号等,大多数村民居住着土屋,有的土屋年久失修已成危房。

  “这老屋修修补补快40年了,但还是一家老小遮风挡雨的地儿!”朝阳寨村民组项俭娃今年64岁,他和儿子一家5口住在4间土房里,因为距离村小学有8公里的山路,儿子一家搬到附近的荆紫关镇上租房住,一边打工,一边照看孩子上学。

  朝阳寨位于深山,从村头到项俭娃家要花费2个小时。该村民组有26户村民,因为不通水泥路,没有通讯信号,生活很不方便,因此不少村民搬下山居住。项俭娃体弱多病,没有经济能力搬出去住。记者走访发现,梅池村有23户类似情况的贫困村民需要搬出大山,才能走上脱贫的道路。

  [故事]没花一分钱住上县城楼房

  如何搬出大山,走好脱贫的第一步,亮子沟村民组的贫困户谢富山成了村里“吃螃蟹的第一人”。

  大河报记者“巡村”时,在亮子沟碰到了谢富山,他在自家种黄姜的地里整理杂草。“不好意思,我在这儿没屋了,咱们只能在地头聊天了。”谢富山说,他在村里的土房子已经扒了,因为相关部门鉴定成危房,不能再住,他这一趟是从城里专门回来照看庄稼的。

  “人家山娃现在是城里人啦!”有村民在旁边调侃说。

  原来,今年过完春节谢富山已搬到县城,新家是2室1厅75㎡的高层楼房。提起搬新房的经历,谢富山说,“自己做梦也没想到”。

  他说,被确定为村里的贫困户后,帮扶人员上门的第一件事是让他搬出去住,理由是现居住地条件恶劣,不宜居住,搬走是脱贫的第一步。帮扶人员承诺说,他可以免费搬进淅川县城或者西簧乡安置点。

  “搬出去,住哪儿?自己没钱建新屋,买新房!”“住新屋,自己贴多少钱?”“真的是免费住?”起初,谢富山一直犯嘀咕,而且有抵触情绪。在亮子沟,还有3家贫困户和他情况一样,他们一直拿不定主意,帮扶人员苦口婆心给他们讲扶贫搬迁政策。

  去年11月,谢富山拿到了新房的钥匙,打开房门那一刻他开心极了。“安置房内外装饰一新,绿化、水电、门窗、厨卫设备一应俱全。”他说,就像住宾馆,安置的新家拎包就能入住。

  最让谢富山高兴的是,搬进新房他没有掏一分钱。按照市价他的房子购买需要将近20万。今年春节后,谢富山一家搬进了县城的新家。

  [背后]扶贫搬迁让23户村民告别大山

  谢富山住上新房后,梅池村有6户村民也选择了进城。告别大山的背后,是扶贫搬迁政策的助力。

  据了解,经过前期摸排,梅池村有23户贫困户需要易地搬迁,搬到县城或乡镇。

  “需要易地搬迁的村民是有条件的,帮扶中我们一直坚守红线。”梅池村村主任项中山说,搬迁的条件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的房子是危房或无房;一条红线,即建设过程中贫困户的住房面积不突破人均25㎡。

  根据村民的意愿,他们可以选择去县城或乡镇的安置点。最终,梅池村7户村民选择去淅川县城,16户选择去西簧乡,目前7户进城的贫困户已经搬进了新房。西簧乡的安置点正在筹建中。

  易地搬迁,让谢富山们从大山来到县城,住进了新房,靠山吃山的生活状态一去不复返。

  走出脱贫第一步的他们,怎样彻底脱贫呢?据了解,为解决贫困户进城的后顾之忧,淅川县特意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置在紧邻县城工业园区的东方社区、丹阳小区,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安排就业等方式,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记者 邵可强文图)

        编辑:李悦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