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脱贫攻坚:金融扶贫的开封做法
“我做梦都没想到会有自己的养鸡场!”8月29日上午,看着自己的养鸡场规模越做越大,岳朝礼笑容满面。
岳朝礼是兰考县爪营乡栗西村的贫困户。为了改善生活状况,他很早就看中了家庭养鸡场的生意,但苦于没有资金。邮储银行开封市分行相关负责人入户走访时了解到岳朝礼的情况后,拿着贫困户融资需求表主动上门服务。在岳朝礼递交申请材料后第3天,贷款就发放到他的手中。利用这笔资金,岳朝礼开办了养鸡场,走上了致富路。这仅是我市金融扶贫的一个缩影。
今年,我市采取“三入股一就业”模式,即贫困户利用自有土地入股、到户资金入股、小额信贷入股、到扶贫企业就业,在全市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一份稳定收入,走出了一条金融服务精准扶贫的新路。
企业和贫困户实现“双赢”
对于尉氏县邢庄乡大庙杨村的村民杨三保来说,原来有些阴郁的日子如今布满阳光,生活的前景日益明朗起来。“俺现在觉得每天活得都可有劲儿。”杨三保说。
杨三保一家3口人,他夫妻二人都患有疾病,每年仅药费都需要几千元,孩子还在上学。由于身体原因,杨三保无法外出打工,家庭全部收入来源只能依赖几亩地,日子过得很清苦。大庙杨村党支部书记杨金榜说,贫困户的主要特征就是没劳力、没技术、没门路,很多人还患有疾病。
但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精准扶贫如一缕春风融化冰冻、吹散阴霾。尤其是我市开展产业和金融扶贫以来,不少像杨三保这样的贫困户都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收入大幅增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千百年来国人总结出的经验。市金融办主任荆毅民说,扶贫的根本是“授人以渔”,金融扶贫则是“授人以渔”的重要担当。
目前,我市这个“渔”就是遍地开花的产业,而“授”的主体就是全市的金融机构。杨三保打工的工厂是远大包装袋公司,该公司每吸收一户贫困户,经核定后,相关金融机构就会发放贷款10万元。按照这一政策,该公司目前已从尉氏县农信联社贷款100万元。
这是“双赢”。企业急需的流动资金得到解决,贫困户则能进厂打工,增加收入、实现脱贫。杞县光攀面粉厂负责人曹守保说:“这一政策真好,犹如下雨时别人给你把伞,助力了俺厂的发展。”杨三保在远大包装袋公司每月可领到工资2000多元。“俺在这儿干活不累,还能照顾家里,钱挣得也不少,很满足。”杨三保说。
“十大模式”与“百千万”工程
根据我市制定的金融扶贫政策,贫困户可享受5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可以自我发展生产,也可以入股企业享受分红或在企业就业。通许县冯庄乡的贫困户就以每户5万元扶贫贷款资金入股财丰超市,财丰超市每年给予每户3120元分红。同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可以到该超市就业,人均年收入不低于12000元。目前,仅这一模式就带动96户贫困户。
我市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实施了贫困户贷款助力脱贫、贫困户入股企业、“企业+贫困户”、企业吸纳就业、“企业+贫困户+基地(扶贫产业园)”、合作社吸纳就业、“合作社+贫困户”、“能人大户”带动、“政融保”助力脱贫、贫困人口短期健康险助力脱贫等金融扶贫“十大模式”。
“当然,这些模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模式是根据顶层设计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具体运作中还要不断总结、完善。”市金融办副主任李照鹏说。
杞县傅集镇吕寨村存平蘑菇种植扶贫产业园,目前已流转土地110亩,贷款50万元建成蘑菇大棚106个,带动贫困人口200人。尉氏县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按每10万元带动一户贫困户标准开展金融扶贫工作。
同时,为切实发挥金融撬动作用,确保实现全市贫困户稳定脱贫,我市还实施“百企带动、千户示范、万户受益”的金融扶贫“百千万”工程,努力形成“百企扶百村、千户带万人、万人惠万户”的金融扶贫局面。我市将筛选出100家带动能力强、产业基础好、扶贫效果明显的企业和1000户致富能力相对较强、有贷款意愿的贫困户,政府给予扶贫贷款支持,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今年计划发放贷款2.5亿元,带动贫困户1000户左右,并通过企业带动、贫困户示范引领、健康保险扶贫等措施,实现金融扶贫政策惠及所有贫困户的目的。目前,全市共筛选出优质企业、合作社102家,预计可发放贷款1.3亿元,带动1659户贫困户增收。
机制是“发动机”也是“保险箱”
建立完善、有效的机制,既能保证金融扶贫的顺利实施,又能保证资金的安全。机制是“发动机”也是“保险箱”。
据悉,在成立市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全市共建立市金融扶贫工作办公室1个、县(区)金融扶贫服务中心5个、乡镇金融扶贫服务站66个、村金融扶贫服务部249个,形成了“上下一条线、工作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同时,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按照“普惠信用、用贷审查”的原则,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授信,贫困户申请贷款时,对其进行用贷审查,同时按照13大类144项具体指标,采集农户信用信息,按照信用评级评定情况,将农户信息划分信用等级,确定贷款额度,确保资金精准到位。今年以来,全市共发放金融扶贫贷款5445万元,其中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3238万元,带动贫困户1175户。
为保证资金安全,我市建立了风险防控体系。市、县(区)两级设立了5000万元风险补偿金,确保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顺利进行,并根据工作进度和需要及时追加。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各县(区)政府分别采取“政府+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参与银行”的“四位一体”模式、“政府+担保公司+参与银行”或“政府+保险公司+参与银行”的“三位一体”模式、“政府+参与银行”的“两位一体”模式等多种模式,每种模式按照不同的比例承担风险。建立贷款熔断机制,对乡镇贷款不良率超过5%和行政村贷款不良率超过7%的,金融机构停止贷款发放,及时防控区域性财政金融风险。
编辑:李悦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