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乡村的垃圾分类实践:分类分不好的不收

20.02.2018  21:53

  原标题:山东一乡村的垃圾分类实践:分类分不好的不收

  “真没想到,这在城市很多地方都推广不开的垃圾分类,在俺们村竟然做得有声有色。”在山东省巨野县田桥镇王土墩村,从外地打工回家过年的王念华,对自家家门前的两只小垃圾桶颇感意外,“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标识让他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在打工的城市经常看到,陌生是因为,想不到在村里也能见到。”

  王念华回忆,以往自家门前有一只大垃圾桶,每逢过年,里面满是垃圾,按照村保洁员王怀强的说法,平常村里两三天有两箱垃圾,重两吨左右。春节期间,垃圾要比平常多一倍。

  妻子告诉他,原来的大垃圾桶都被撤掉了。现在村里实行垃圾分类,垃圾要按可沤不可沤分类后,放到相应的小桶后,才由保洁员收走。

  起初他并不太相信。去年春节过后,他离家打工前几天,村里刚开完垃圾分类动员会。当时他就觉得自己打工的城市尚不能做到垃圾分类,农村也不可能做到。

  当妻子拿出“垃圾分类明白纸”给他看,并熟练地将废纸、塑料放到可回收垃圾桶里,将剩菜剩饭放到不可回收垃圾桶里,告诉他可回收垃圾对应不可沤的,不可回收垃圾对应可沤的后,他才有些相信。

  “刚开始真担心做不到,因为从来没分过。”妻子坦言,自己也曾打过“退堂鼓”。

  为了让垃圾分类简单易学,当地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等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主要推行“两次四分”的垃圾分类法。即农户初分,农户按可沤不可沤为标准分类,不可沤的交村保洁员,可沤的在院内转化为有机肥,实在不能转化的交村里统一放到降解池转化;保洁员再分,保洁员将不可沤的分为可卖的和不可卖的两类,不可卖的由镇环卫所统一送县垃圾处理厂。

  分类后,村里送县垃圾处理厂的垃圾少了很多。王怀强说:“现在7天多才有1箱不可沤垃圾,基本都是塑料,300斤左右。”

  虽然采取了简单的分类方法,村民也容易掌握,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

  刚开始推行时,保洁员发现,一些村民在下地时捎带着把垃圾扔在村头的垃圾箱旁边,还有的并未分类。

  村党支部书记王光立说:“发现问题后,我们就召开了村民大会强调。就因为垃圾分类和美丽庭院建设,村里前前后后共召开过7次村民大会。”私下里,发现个别村民分类不到位,他有时还会“红脸”。

  当然,习惯是一步步养成的。一开始,王光立要求保洁员对垃圾是“不分类的不收”。村民养成一定的习惯后,是“分类分不好的不收”。一定的激励措施也是必要的。对分类达标户,村里除返还缴纳的36元卫生费外,还额外奖励100元。

  现在王土墩村垃圾分类基本做到了所有户参与。

  回村才几天,王念华就感受到了村里的变化。“没有了满街的垃圾桶,门前不再有异味,路上也很干净,环境越来越好了。”

  最近,王土墩村附近的朱烟墩村、纪庄新村都来学习过,准备尝试进行垃圾分类。目前,巨野县试点进行垃圾分类的村已达200多个,占全县村庄总数的三分之一。

  之所以如此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巨野县也是“被逼”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行以来,全县生活垃圾产量剧增,垃圾日进厂量由原来的100多吨,到近500吨,春节等高峰期到800吨。垃圾存放量已接近县垃圾处理厂极限,垃圾积存高度达7米。

  记者之前赴多地采访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了解到农村垃圾不仅量大,建筑垃圾、生产垃圾也掺杂其中,量大难处理,是许多地方面临的现实问题。

  巨野县推行农村垃圾分类,从源头实施“减量化、资源化”处置,或能提供一些借鉴。

        编辑:伊帆        责任编辑:胡立荣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