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支援前线是这辈子做过的最光荣的事——抗战支前模范荆树有口述烽火岁月

13.08.2015  21:13

  新华网哈尔滨8月13日电(记者潘祺)在黑龙江省萝北县太平沟乡兴东村东南江畔,曾有一个叫做“三家窝棚”的交通站。70年前,荆树有和他被日军杀害的父亲曾在这个交通站参与和见证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

  “那是在1932年夏天,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们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枪响。紧接着,几十个日本军官骑着高头大马,在伪满警察和翻译军官的簇拥下,带着一队鬼子兵从大路向村里急急奔来。”1931年出生的荆树有老人坐在炕沿上向记者娓娓道来。

  “其中一个翻译原是村里人,后在外念书,没成想就是他告诉日本人我们这里有大量树木,才把日本鬼子引过来的!”他说。

  “日本人强迫村民到野外打草,供军马食用。为了防止野外作业的村民逃跑,他们还用绳索把村民的手从一侧串连着捆起来,牵着狼狗坐在马车上监督,被捆起来的手被绳子勒破了皮,一道道的血印子啊!一只手干起活来不协调,小日本就在后面拿皮鞭子抽!”回忆起那段被奴役的岁月,老人眼眶泛红,“日本鬼子没想到的是,他们捆着我们的手,也把大伙的心连在了一起,大家合伙商量了一条逃生之路!”

  “当时村里有个叫刘谷瘪子的,夜里趁鬼子不注意,挣断绑绳,沿着城墙的一处污水洞钻了出去,爬出城外后,弄了一块木板漂流过了黑龙江,找到正在那里休整的东北联军马德山支队,说了村里的情况。”荆树有说,联军战士听说乡亲们有难,立即趁黑夜过江,攻打兴东村。给抗联队伍带路的刘谷瘪子则回到村里,和大家里应外合,迅速逃了出去,与抗联队伍会合在一起。

  为了日后方便与百姓联系,抗联提议建立交通站,以柳树为地标、以石头摆放形状为信号,互通信号。乡亲们则通过交通站给抗联战士通风报信、输送物资,荆树有的父亲荆成玉就是当时的交通员之一。

  “父亲和37名村民被日本鬼子杀害时,我才12岁。”荆树有告诉记者,有一年年关,父亲带着不满10岁的他顶着鹅毛般的大雪进山,亲眼看到抗联战士住的不是四处漏风的木屋、就是阴暗潮湿的地窨子,穿的是前后胸合在一起的狍子皮,腰里扎着草绳,脚上的草鞋露着脚趾,黑黢黢的面庞仅露一口白牙和一双眼珠子。为了不暴露自己,抗联战士们不敢用明火取暖,不敢鸣枪打猎,只能吃草根、树皮、橡子。

  荆树有回忆,为了给抗联送盐,村民们把粒盐缝在马脖子上的套包里,但由于粒盐太沉,马脖子上挨着套包的那地儿都被磨掉了毛、破了皮,马走起路来疼得直拉响鼻,当行到城门口时,就被日本伪警察发现了。后来,他们就把盐用锅里的热水化掉,再把衣服放在盐水里煮,使衣服浸透了盐,变得沉甸甸的,然后以串亲访友的名义把盐衣及时送到山上。抗联战士们再用同样的办法把盐变成水,做菜吃、熬汤喝。虽然送盐时总会担心得要命,可看到抗联战士能吃上盐,群众也感觉心里有说不出的舒坦和欣慰……

  今年9月初,荆树有老人要去北京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他说,知道国家还记着自己,心里特别激动,当年支援前线是他这辈子做过的最光荣、最骄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