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苏格兰的“老济南”体验济南让人充满惊喜的发展
老芬在曲阜旅游(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教学工作突出,老芬获得山东省外国文教专家“教学奖”。(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自苏格兰的Findlay A. Nicol如今在济南一所大学任教。已经年过七旬的他,已经在济南生活了18年,热爱旅游、探险,风趣幽默、为人随和,身边的朋友都亲切地叫他“老芬”。
为实现儿时的梦想,年过半百来到中国
来济南以前,老芬一直做教师工作,教授拉丁语和英语,也曾在伦敦教授外国人。偶然的机会,55岁的老芬提前退休(在苏格兰法定退休年龄为65周岁)。退休后,热爱旅游、探险的他决定来中国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学生时代,我就一直想来中国看看”,老芬说。上世纪80年代,到中国的英国人很少,那时出国的费用很高,老芬周围的人只有四五个人曾来过中国,一般是去北京、西安或香港、澳门,知道上海的人都不多。对老芬来说,中国这样一个神秘的东方古国充满了吸引力。1997年,老芬获得来中国教书的机会,整理好行囊,年过半百的他孑然一身来到中国。
享受济南的生活,在济南一待就是18年
一开始老芬只打算来济南待一年,就在他要离开前的圣诞节前夕,学校领导问他是否愿意再在学校教授一年。一开始,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的老芬觉得很意外,经过一天的考虑,他还是决定留下来,继续在济南的教书生活。从第二年开始,老芬开始学习汉语、结交朋友、熟悉身边的环境,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老芬已经在济南待了快18年。“有时候,回头想想自己这么多年一直在做同一件事情,觉得是不是应该换一项其它的工作。”老芬说,“不过,我一直非常享受在济南的工作和生活,喜欢这里的朋友,学校里的同事非常友好、善良,对我帮助很多。”老芬觉得自己能生活在济南是十分幸运的事,学校为他安排了最好的办公室和公寓,有专人照顾外国专家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琐事,甚至是个人的私事也帮着打理,这让老芬在济南的生活过地悠然自得。
看济南的发展就像是看孩子的成长,让人充满惊喜
老芬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他第一次到达济南的景象,飞机在老济南机场降落,然后就被人领到校车上,一路抹黑开到学校,沿路没有一盏路灯,到达学校的时候,老芬怀疑自己进入的是不是一所大学。 直到第二天,一觉醒来,他还是无法分辨他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当天他和学校老师们一起去山上远足,采摘野山枣,直到半夜才回家。那时的济南城,还没有现在的半个面积大,几乎没有互联网,打国际长途电话也不是很容易。那时候,每次老芬从苏格兰来中国,都要打包大大小小的行李,因为在济南有很多东西买不到。“现在不同了,在济南几乎没有买不到的东西,一两个小时就能到达北京,十分方便,”老芬说。
在济南生活了这么多年,许多人会问老芬,为什么不去更大、更繁华的城市,老芬回答,“为什么要去别的城市呢?去新的城市一切都得从头再来,尽管去别的城市看上去很有意思,但是济南发展地很快,每天就像是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在老芬看来,这些年济南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条条新建道路联通四方,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济南现在的面积几乎是十年前的两倍,“看一个城市的发展,就像看孩子的成长一样,尽管不是所有的变化都让人满意,但是让人充满惊喜!”
然而,老芬对济南的书店不断减少耿耿于怀,“我很喜欢读书,但是现在济南除了新华书店,几乎找不到买书的地方。虽然也可以在网上买书,但是这和徜徉在书店,一页页翻看书籍,悠闲地选书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受网上书店的冲击,济南的实体书店骤减,一些城市创新经营模式,推出许多新型书店,如24小时营业书店、咖啡书店等等,在老芬看来都是值得济南学习的地方。
老骥伏枥,离开中国再到别的国家瞧瞧
由于签证的原因,老芬今年7月就要离开中国。不过,老芬并没有回国的打算,他计划再到韩国、日本或者是东南亚国家继续工作。“我的家人遗传了父亲勤劳的品质,都工作到很大年龄才退休。我的父亲做建筑工作,工作到70岁才退休,”老芬说。他的哥哥,也是到了78岁才退休。老芬在中国的工作,除了教授大学英语课程,还兼职四、五本杂志的英文校审工作,以及一家杂志的专栏写作,每个月的工作量年轻人都受不了,但是老芬却乐在其中。
七十多岁的老芬,对于离开中国显得十分不舍,“人生就像一条不停流淌的河流,我们也需要不断的前行”,他说。在中国的这些年,老芬走遍了中国大部分城市,去过朝鲜等中国周边国家,去年还去了尼泊尔的山林探险。虽然有不舍,老芬还是决定继续他的人生探险。(文/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