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稿件
编者按:
早在2015年底,济南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123万人,占总人口的20%;据预测,到2020年,老年人口总量达到160万人,占总人口的25%。老龄化日益严峻,由于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看护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
作为融医疗、康复、养老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医养结合”打通了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的隔绝状态。那么,济南市医养结合养老院现状如何?市民该如何选择养老院?医养结合的出路又在哪儿?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今起推出“医养结合新型养老”系列报道,为您解答这些疑问。
对于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来说,养和医密不可分,而“医养结合”养老院则将养老院没法看病、医院没法养老的壁垒打破,逐渐受到市民关注。据悉,目前济南市医养结合养老院主要有三种运营模式。尽管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受限于资金、人力等运营压力,许多养老院和企业仍对医养结合持观望态度。
济南一家养老院的几位老人在打牌消遣。
83岁老人获及时抢救
庆幸选择“医养结合”
4月14日早晨6点,济南市红夕阳老年公寓,83岁的老人刘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脸色发青症状。护工王诗莲立即通知了当日值班医生和护士。不出五分钟,呼吸机、氧气瓶、心电监护仪等急救设备便已就绪。整个急救过程持续了1个多小时,最终刘建成功脱险。
“心脑血管病,肺也不好,伴有偏瘫,由此还带来了一系列的并发症,现在基本离不开人。”刘建的儿子说,考虑到母亲的病情,加上自己工作忙,便选择了这家医养结合的养老院。
“这次多亏了养老院的及时救治,要是搁在家里,说不定老人就挺不过来了。”刘建的儿子表示,一开始把母亲放在这里他还有一定的担心,但是经过这件事后,他觉得选对了地方。
刘明住在天桥区一家养老院已有两年。老伴去世后,在女儿家住不惯,决定住养老院。身患心脏病等几种慢性病,“医养结合”型养老院是他的首选。他首先想到了济南市养老服务中心,但被告知只接收半自理、不能自理的老人,随后他又联系历下二院等养老院,但都没有成功。“要么床位紧张没的选择,要么硬件设施不满意。”
逛了十几家养老院后,刘明终于确定了这家养老院。“这里离女儿家近,女儿建议我先住进来试试。”虽然养老院已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合作,但自己的省医保卡却没法在此报销,只能自己去医院开药。
市民张女士提起挑选养老院的过程,大吐苦水。“母亲偏瘫、糖尿病,便想找一家医养结合的养老院。看了不下10家,都说是医养结合,可到现场一看,很多就是有个简单的医务室,连输液条件都不具备。”
一家老年公寓的老人正在做健身运动。
老年公寓大多为民办
医养结合型在增加
《济南市“十三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济南市有老年公寓89家,其中,社会力量兴办老年公寓82家,公办机构7家。
与刘明一样,大多数老人在选择机构养老时,都倾向于“医养结合”型养老院,而几乎所有的养老院也自称是医养结合型的。“根据2017年6月统计,济南市有26家医养结合形式的养老院,随着建设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工作的开展,这个数量正在逐渐增加。”济南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相关工作人员说。
记者走访发现,济南市现有的养老院中,约有1/3为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分为三种模式。
一种是“整体照料”模式。此种模式是由单一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和养老服务,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养老院办医院”,即养老机构内设护理院、康复医院,如济南市老年休养康复中心、济南富翔老年公寓等少数机构,被批准在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另一种是“医院办养老院”,即医疗机构内开办集养老、康复、保健于一体的护理之家,建设大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如山大二院运营的济南市养老服务中心、济南肛肠医院运营的红夕阳养老院等。
另一种是“联合运营”模式。该模式是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进行合作,由医疗机构派驻医护人员到养老机构中开展驻点服务,或者养老机构与就近医院合作,医护人员可以进行上门服务。如,济南市颐养家园老年公寓与山大二院、省立三院合作建立医养联合体,济南市日月潭养老中心与章丘第二人民医院合作等。
第三种是“支撑辐射”模式。此种模式是由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与周边小型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立合作机制,主动对高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上门服务。如,济南市祝甸社区养老院,与祝甸社区卫生服务站联合,按照“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原则,分级医疗、双向转诊。
三种模式各有利弊
“联合运行”最适合济南
记者调查发现,上述三种模式因资金投入、医疗资源、养老院规模等条件制约而各有利弊。
“整体照料”模式养老院,资金、人力投入巨大,适合拥有较为完备的医疗和养老资源的一级或二级的医疗机构和少数有实力的养老机构。目前,济南市此类养老院的收费一般在每月4000元以上,而且服务对象大都具有针对性,只接收失能、半失能老人。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系教授方金指出,养老院办医院或者医院办养老院容易出现医疗资源重复浪费情况的发生,需要高度整合,全盘规划。
“联合运行”模式下,养老机构与医院间各司其职、相互协作、互利共赢,比较适合中小型养老机构占大多数的济南养老市场。济南市老龄办事业处曾就“联合运行”模式进行过专门调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是统筹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实现医养结合最经济、最便捷的一种模式。“政府应该大力提倡并扶持发展。但也应注意到,该种模式还缺乏相关部门有效的监督约束,而且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存在违约风险。当出现风险时两方相互推诿,老年人的切身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对于“支撑辐射”模式社区养老服务,方金教授认为,实现了病人向基层的合理分流,“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能在不降低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容易被老年人所认可和接受,推广可行性大。但因服务项目多,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比较适合大型医疗机构施行。
□相关链接
“医养结合”投资潜力大企业期盼政策快落地
住在历城区一家民营养老院的一位老人患有糖尿病,需长年服药,女儿每两周去母亲的医保定点医院取药。“拿的药太多了,有时候我就发现了过期的,还得赶紧提醒她。”该养老院负责人李先生说。老人的服药问题,其实一直困扰着养老院。“我们做过统计,整个养老院有77位老人每天需要口服药品,种类高达100多。”李院长称,由于养老院不具备医保定点资质,许多老人只能依靠家属送药上门,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药品积攒过多,容易过期,给养老院管理带来不便。“如果我们有自己的医务室或者医保定点,老人们可以直接从养老院开药,还能走医保,我们就能够统一掌握老人们的用药情况。”
“建医疗配套肯定是好事,但考虑到资金、人力等因素,大多数养老机构根本不会去申请。”济南市贴心一键通养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吕月英介绍,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申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需要满足医务室的功能分区等硬件要求,“比如诊室得分类,要有抢救室、处置室、治疗室、消毒间等等,可对于养老院来说,还真是有点儿为难。”
而申请医保资质又是一难。根据要求,养老机构要拥有200个养老床位才能提交医保定点申请,这对济南绝大多数养老机构来说,条件难以达到,积极性也就不高。“目前济南民办养老院接近半数面临亏损,根本无力扩大规模。”
除了内设医疗机构,有的养老院寻求与医院合作,但由于回报率较低,养老院得达到一定的人数和规模,医院才愿意托管。吕月英介绍说,大医院一个床位一年能有上百万元的营收,而托老病房利润很薄,有的甚至赔钱。“医养结合对医院来说是一个陌生行业,如何开展业务并没有成熟的经验,导致不少医院热情不高。而且对于许多医院来说,医疗资源紧张,已经在超负荷运转,分身乏术。”
“基于前期调研,其实医养结合领域社会投资潜力巨大,但是目前具体政策还未落地,投资渠道方面尚不明确,导致许多企业不敢涉足。”山东埃尔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先生表示,虽然不少企业有投资医养结合的意向,却感觉有些无从下手,“政府政策应尽快出台并落地,进一步加强引导。”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杰 孙业文
[ 责任编辑:秦来玲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