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省份今举行公务员联考 多地强调严肃考试纪律

20.04.2019  08:44

  根据各地此前发布的招录公告,全国22省份今天将扎堆举行2019年度公务员招录的笔试,这在考生中也被称为“公务员联考”。记者统计,这22个省份本次共计划招录近8万人。

  22省份今举行公务员联考

  相对于被称为“国考”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录,以各省份为单位组织的公务员招考也被成为“省考”。

  事实上,自2018年12月,2019年度国考笔试结束以来,多省份相继启动了2019年公务员省考的招录工作,北京、上海、广东的省考笔试已相继结束。

  相比于一些省份的差异化笔试时间,近年来,多数省份将公务员招录的笔试时间固定为同一天,在考生中,这也被称为“公务员联考”。

  记者统计,有22个省份将在今日扎堆举行公务员考试的笔试,包括天津、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西藏、陕西、宁夏和新疆。

  “参加联考的各省份,招录工作都是单独组织,联考也并非同卷。”华图教育公考辅导专家李曼卿分析,以往各省的考试时间不同,考生会报多个省份的考试,最后造成岗位无法正常完成招录的现象,多省份选择同日笔试,有助于避免考生利用考试时间差奔波各省份频繁应考的弊端。

  22省份计划招录近8万人

  在招录人数方面,中新网记者根据各省份发布的招录公告统计,上述22个省份共计划招录近8万人。但与去年相比,不少省份今年的计划招录规模,出现了明显下降。

  例如,在福建,与2018年计划招录3601人相比,今年该省的计划招录人数为2471人,减少了1000余个名额。

  再如,2019年山东省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3047名。相对于2018年,今年招考人数缩减4262人,减幅高达58.31%。

  对此,专家分析,今年省考招录人数下降,主要是国家机构改革背景下的各地编制调整。

  “从招录计划来看,部分省份较去年减少30%-50%左右,比如,伴随国、地税合并,曾经作为公务员招录大户的税务系统,在各地的招录人数出现下降。”李曼卿说。

  虽然不少省份的招录计划都出现了“缩水”,但本次“公务员联考”的热度似乎并未减退。从岗位竞争来看,根据媒体报道,广西、山东、云南等省份最热岗位的竞争都超过“千里挑一”。

  例如,根据云南网报道,本次云南公务员报名中竞争最激烈的岗位是昆明市市级机关,竞争比高达2624:1,创云南公务员报名人数新高。

  坚持基层导向 推进分级分类考录

  近年来,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公务员招录政策更为注重向基层倾斜的导向。从今年各地的公务员招录政策来看,多地加大政策倾斜,通过采取放宽学历、年龄限制等措施,支持基层公务员招录。

  例如,安徽省在公告中提到,“继续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倾斜,确定县以下机关招录计划5537名,占总计划的79.2%。”

  再如,河南的公告也提出,适当降低了基层公务员进入门槛、放宽了报考条件。这次县级以下机关招录人数占招录总人数的近八成,其中乡镇机关招录人数约占招录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分级分类招录的继续推进也是今年各省份省考的一大特点。

  在江西,该省提出,对县级以上职位和乡镇机关职位实行分卷考试,以适应县级以上职位和乡镇机关职位对公务员岗位特点、能力素质的不同要求。

  湖北同样提出,乡镇(街道)机关职位单独命制《申论》题本。面向村(社区)干部考录乡镇(街道)职位单独命制笔试、面试题本。

  多地强调考试纪律:严查雷同卷

  伴随着各地省考的启动,不少省份也对通过公告等方式,对考试纪律作出强调。

  其中,湖南在公告中明确,笔试结束后,将委托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定机构对考试答卷进行雷同检测,经检测认定为雷同答卷的,将给予其该科目(场次)考试成绩无效的处理。报考者在考试时有保护好自己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的义务,应防止答案被他人抄袭,对被抄袭而导致雷同的,均按成绩无效处理。

  同样是针对“雷同卷”,云南省人社厅也提醒,考试以后,公务员管理部门采用技术手段进行雷同答卷检测。被甄别为雷同答卷的,将给予考试成绩无效的处理,并视具体情形按照规定做出相应处理。如果考生在考试过程中作弊,将会被鉴定为雷同卷。

  此外,吉林公务员考试网提醒考生,坚决抵制任何参与作弊集团、利用各种手段作弊等丑恶违法行为。

  宁夏公务员局则表示,考试当天,将联合公安机关、无线电管理等部门,对考场及周边环境进行严密监测,严厉打击考试作弊行为。每个考场内均配备无线电信号屏蔽仪、“作弊克”“监考大师”、无线电监测压制等防作弊设备。考生入场时,监考人员还将核实考生身份、提取指纹、检查随身物品。(冷昊阳)

        编辑:胡立荣        责任编辑:徐茸
省考难度升级,单独命题凸显山东特色!5月可查成绩
  “材料文字太多”“答案模棱两可”“题干太长了”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