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联手山大、省科技厅成立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

12.07.2015  16:47

  济南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再添新引擎。7月10日,由济南市政府与山东大学、山东省科技厅三方共建的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山东工研院”)正式成立。这意味着以后将有更多科研成果在济南落地转化,此举也将加快济南市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奠定济南市科技创新中心的实力。

  【创新载体】

  “一院两基地多园区”打造超级孵化器

  据山东大学校长张荣介绍,山东工研院的建设发展载体采取“一院两基地多园区”模式。一院即在工研院联席会议和工业办公室主持下由众多专家、投资机构、科研项目形成的工研院聚合体。两基地指在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建设工研院科研及孵化基地、在济南创新谷徕佛山以南区域建设产业发展基地。多园区则是在两基地培育的企业、项目在产业化过程中结合济南市正在各个县(市)区推动建设的“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按照“一县区一园区,一园区一特色”的差异化产业布局,工研院孵化、培育的企业进入到不同专业园区进行技术辐射、规模化发展,形成专业集聚的专业化园区发展,从而搭建完成全产业链成果转化体系。

  “成立后的山东工研院将是一个‘超级孵化器’。”张荣表示,山东工研院联合国内外高校院所及企业优势力量,整合技术、人才、资金资源,开展研究开发、技术辐射、成果转化、国际合作、企业孵化等工作,加速高端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加快济南市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奠定济南市科技创新中心的实力。

  据了解,工研院初期将重点建设新材料、先进制造、现代信息、新能源、环保与节能、电子与光电、能源与化工、生物医药与器材八个研究方向。

  【产学研结合】

  全国首创基金筛选项目

  “工研院”这3个字,因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在上世纪90年代创造的“台积电”神话而享誉全球。可以说,工研院是我国宝岛台湾经济奇迹的推手。近年来,广州、东莞、杭州、昆山、苏州等发达城市也先后成立工研院。和“前辈”相比,山东工研院起点并不低:不仅科研实力雄厚,更成为全国第一个采用基金选项目的产学研结合体。

  为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山东工研院专门成立“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基金管理公司”(简称基金公司),资金规模20亿元,首批融资4亿元,基金由济南市政府、省科技厅、山东大学作为最初发起人,目前已有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以色列英飞尼迪投资集团(中国)公司、山东黄金集团、济南市风险投资公司等多家企业、机构确定参与发起。

  山东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李勇告诉记者:“由基金筛选项目、用基金支持发展的新的运作模式,既可以有效避免闭门造车、产业化难的问题,又可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政府引导资金的投入,吸引全社会资金支持产业发展。”

  【对社会开放】

  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吸引社会资本

  记者了解到,7月10日,山东工研院也同时加挂了“山东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的牌子。

  “工研院建设除了具备高端性、应用性的特点外,还有一个重点特点就是它的开放性。”张荣告诉记者。前不久,山东大学与海尔集团共同发起成立了“2025创新创业联盟”,该联盟将借助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优势,成为汇聚高效智力资源、企业创新资源、社会资本、政府政策平台等创新要素的综合性开放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及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张荣说,挂“山东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的牌子,其实也是为了积极打造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