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东重点流域如何涅槃重生

17.11.2016  16:10

    ◆本报记者周雁凌 季英德 董若义

  环境保护部日前通报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2015年度实施情况考核结果显示,山东省重点流域治污考核得分为99.0分,考核结果为“”,位列全国九大流域、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第一位。

  其中,济宁、聊城两市代表山东省分别参加了2015年度国家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考核,均获得流域内最高分的好成绩,且均实现了“十二五”期间重点流域考核“大满贯”。至此,山东省已分别连续9次和7次获得国家淮河、海河流域治污考核第一名。

  回望十几年前,山东省一些河流、湖泊甚至鱼虾绝迹、寸草不生,被老百姓称为“臭水沟”“酱油湖”。

  自2002年起,山东省举全省之力,标准引领,科学施策,防控结合,持之以恒,一条条河流涅槃重生,一片片湖泊脱胎换骨,打赢了流域治污的翻身仗。

  ■策略

  □标准引领,治用保并举

  从2002年起,山东省开始组织编制和发布实施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利用8年时间,分4个阶段,逐步实现从行业排放标准到流域性综合标准的过渡。2010年1月1日,山东省率先在全国实行最严格的水污染物统一排放标准,高污染行业排放特权成为历史。随后,山东省又发布了4个重点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自2013年1月1日起进一步加严全省重点河流水质控制要求,以科学的标准体系引导治污减排。

  在严格执行逐步加严的地方排放标准的同时,山东省坚持从每一个小流域入手,针对高污染、高耗水、生态破坏3类突出问题,逐步探索出治、用、保并举的流域治污思路,形成了系统推进的科学治污体系。

  所谓治、用、保,就是通过全过程污染防治,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建立区域和企业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削减污染负荷;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因地制宜地建设人工湿地和沿河环湖沿海的大生态带,增加环境承载力。

  禹城市生态环保园就是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的一个样板。园区占地600亩,总投资2.7亿元,建设有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中心、赵徒干渠人工湿地、再生水利用工程等6个环保项目。

  其中,第二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出水进入赵徒干渠人工湿地;湿地采用潜流+表面流组合工艺,可净化处理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湿地出水通过再生水利用工程,一部分用于新园热电厂循环冷却水,一部分用于泺清河、新湖、大禹公园等景观用水和农业灌溉,剩余部分进入徒骇河以改善下游水质。

  ■保障

  □防控结合,构建大格局

  2010年初,时任山东省省长姜大明提出,加强重点流域污染防治,争取2010年年底前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2015年年初,省长郭树清又提出了“年底前省控重点河流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的新目标。

  这是山东省政府在流域治污方面做出的两次重大决策,也是向全省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

  重压之下,各市积极行动,纷纷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党政“一把手”亲自上阵,创新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动员各方力量推进污染防治。

  济宁、聊城两市大力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高规格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指挥部,每个市级领导承包一个县(市、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重点河流断面水质考核标准,对月度监测结果超标的实行挂牌督办、区域限批。将水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完不成任务就交辞职书,以此激发治污动力,强力推进流域治理。

  如今,党委政府主导、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努力,已经成为山东省各级各部门的共识,充分发挥政治体制优势形成的这种大环保格局,为流域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

  为有效巩固治、用、保流域治污成果,山东省积极构筑防控体系,围绕预防、预警、应急三大环节,建立完善环境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守紧水环境安全底线。

  位于枣庄市的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应急预警监控系统,就是山东省构建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的一个缩影。

  这一系统是集点源治理、集中处理、湿地净化、立体监控、应急处置于一体的新薛河流域应急安全防控复合体系。通过对园区内所有企业安装视频监控、在线监测设施、超标采样仪等设备,能够对企业治污设施运行情况和达标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目前,山东省已全面建成自动监控系统,对59个重点河流断面、24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1000余家省控重点监管企业和数百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实行实时监控。在跨省、市界河流断面设置环境风险预警点位上百个,全面构建起企业、污水处理厂、入河断面、市控断面、省控断面多级预警应急机制,有力保障了环境安全。

  ■升级

  □落实“水十条”,提升治污成效

  为巩固提升全省流域治污成效,山东省以贯彻落实“水十条”为契机,出台了《山东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立足全省水环境质量13年持续改善的实际,按照治、用、保流域治污思路,提出了跨越35年的全省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水生态系统恢复目标。

  《方案》的一大亮点是具体明确了10项重点任务和15项保障措施,并逐一落实到35个省政府部门、直属单位和17个市人民政府,每项任务、措施均可量化,可考核,可追责。

  为进一步落实“水十条”,山东省积极组织编制实施水污染防治一期(2016年~2017年)和二期(2018年~2020年)行动计划,梳理、筛选和论证一批治污项目。同时,配套编制实施重要饮用水水源及南水北调水质安全保障、退化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底泥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化工企业聚集区地下水污染防控4个专项规划,与《方案》一并纳入山东省“十三五”规划,共同构成山东省“十三五”水污染防治的规划框架体系。

  目前,水污染防治一期(2016年~2017年)行动计划及4个专项规划已完成初稿,正在征求17个市及相关省直部门单位意见,有望于近期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