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淄博矿务局德日建筑群 探访写在建筑上的历史
“文化遗产保护”全国媒体齐鲁行采访团参观位于山东能源淄矿集团的德日建筑群
保存完好的德日建筑
保存完好的德日建筑
中国山东网10月30日讯 (记者 姜瑞丽)“人们习惯于把建筑称作世界的编年史,当歌曲和传说都已沉寂,已无任何东西能使人们回想一去不返的古代民族时,只有建筑还在说话。”苏联美学家鲍列夫如是道。建筑不仅是一座城市独特的身份标签,更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10月30日,“文化遗产保护”全国媒体齐鲁行采访团来到山东能源淄博矿业集团,探访一段书写在建筑上的历史。
18座德日建筑保存完好,佐证德日侵华历史
走进山东能源淄矿集团,仿佛进入另外一个天地,古树参天的林荫大道,充满异域风情的欧洲园林,一栋栋风格迥异的德日建筑,用无声的存在,见证了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乃至一个民族的百年历史。
淄博矿务局德日建筑群位于淄川区洪山镇山东能源淄博矿业集团的办公区及周边区域,建筑群总占地面积4661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179平方米。从建筑风格上讲,是受西方影响的近代建筑群,是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特征与简化的传统地域风格特征的混合体,其中大部分为德式建筑,部分为日式建筑。
一个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一个城市的发展和起源有很多种方式,经济、政治、战争、交通、列强的侵略都可以改变一个城市发展轨迹,也形成了各个城市不同的发展历程和建筑风格。
据工作人员介绍,1904年6月,德国人在淄川大荒地(现淄川区洪山镇)打出了第一口竖井,开办淄川煤矿,从此便开始了对淄博煤炭资源的掠夺。在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德国人建起了一栋栋充满异国风情的建筑作为办公和居住场所。1914年10月,日军占领淄川煤矿,于是在这些德式风格的建筑群中又增添了不少日式风格的建筑。
“建筑群现有德日建筑18座,其中有德国建筑13座,日本建筑5座。”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建筑中,有德日侵占淄川煤矿时所建的事务所、办公楼,有俱乐部、寓所,还有神社、岗楼、钟楼等。
在这些建筑群中,淄川煤矿事务所旧址是最具特色的建筑。这座二层的小楼外观清秀,线条流畅,石、砖装饰精细。与其他建筑一样,这座楼也历经时代的洗礼,见证了不同时期的兴衰荣辱。1914年日占以前,该楼为华鲁矿务所公办地点,日本占领以后成为鲁大矿业公司总经理办公室;1948年解放以后至1953年3月建立淄博矿务局前为洪山煤矿党委办公室,建局后至文革初期的1968年为淄博矿务局党委办公楼;文革初期至1972年该楼为军管会的办公场所,后军管会撤消,矿区工会进驻该楼至2003年5月。该楼在1954年曾有过一次大修。
“修旧如旧”保护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离开办公区一路向西,不远处一座造型稍显奇特的庙宇吸引了记者们的注意。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座庙宇是日本神社,始建于1934年,它是我国惟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混凝土结构神社,也是一处近现代帝国主义侵华遗址。
该日本神社坐西朝东,为楼阁式仿唐宋建筑形式,基座高0.88米,基座四周设回廊,单脊,悬山顶,混凝土浇注屋面,饰水波纹、云文,置脊饰吻兽,前檐设柱头斗拱,檐角有转角斗拱,前廊有四根檐柱,设台阶踏步。据《鲁大矿业公司二十年史》记载,淄川神社供奉天照大神、八柱矿山神,每年举行四次大祭、每月数次中祭、小祭。每月的8日在此举行诵读经文仪式,另外还在此举行感谢祭、祈祷等,日本职员亦在此举行婚礼。
随后,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淄矿集团大门西侧的西山公园内,沿着一段松柏夹道的林荫小道拾阶而上,一处与青岛八大关花石楼风格相近但规模较小的建筑映入眼帘,这便是德国人建造的岗楼。岗楼共两层,顶部为平台,周围有护拦,建筑是用当地料石砌成,岗楼西侧有混凝土浇制成的楼梯通向岗楼顶部,东侧门前有月台,月台外有“八”字形护墙。岗楼建在西山公园的最高处,能够俯瞰淄川城区。
据工作人员介绍,1898年德国逼清政府订立中德《胶澳租界条约》,攫取了胶济铁路的筑路权以及沿线15公里范围内的矿山开采权后,于1904年6月开凿淄川煤矿,之后,德国人在此兴建此岗楼,岗楼的完整保存佐证了那段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记者了解到,2004年,为最大限度地保护这些德日建筑,淄矿集团从同济大学聘请古建筑专家对办公区内古建筑逐一检查,规划评估,制定了维护方案。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最终确定外部的整修保证原有风貌不变,内部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改造,但不能损坏原有风格。“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德日建筑,基本都保持了原有的风貌。建筑内部用作办公区,但并未损坏原有风格。”工作人员介绍说,2013年7月,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淄博矿务局德日建筑群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