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读从发现矿工到救出 为何用了29天?
经过36个昼夜的奋战,平邑石膏矿又有4名被困矿工升井。这4名矿工均为临沂市平邑县人,分别为:赵治诚,50岁,推罐工;李秋生,39岁,推罐工;管庆吉,58岁,信号工;华明喜,36岁,铲车司机。事故现场救援总指挥部介绍,这是我国大口径钻孔救援成功首例、世界第三例,在矿山救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15年12月25日7时56分,山东省平邑县保太镇的玉荣商贸有限公司石膏矿发生局部坍塌事故,当时共有29名作业人员在井下作业,1人遇难。截至昨晚,获救人数上升到15人,还有13人失联。
现场
升井两小时
4名矿工脱险
钢丝绳缓缓向上提升,21时20分,穿着橙色救援服戴着安全帽的矿工从救生孔中探头出来,周围欢呼一片。
昨日19时左右,救援队员向井下被困矿工发放了安全服、头盔和手套等设备。此前两天,地面的救援队员进行了一次演练,并把演练拍成视频送到井下,让被困矿工提前准备。
21时05分,救援正式开始。救援人员将救援吊带放入5号大口径救生孔里,用钢丝绳缓慢向上提升。同时救援人员趴在井口,随时观察井下情况。
21时20分左右,第一位矿工成功提升至地面。救援人员将被救矿工抬到救护车上,为他披上棉大衣保暖,并为他戴上眼罩,随后这名矿工很快被送往当地医院检查和救治。
21时49分,第二名被困在地下200多米巷道里的矿工也顺利升井。按照医生的叮嘱,升井时他紧紧闭着眼睛,状态也比较平静。与此同时,第一位矿工抵达平邑县人民医院,被送往了重症监护室。
现场接受采访的卫计委工作人员表示,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要好。据当地媒体报道,矿工们最后一次和心理医生接触是在三天前,这说明等待升井的最后几天里,被困矿工情绪稳定。
22时21分,第三位矿工顺利升井。央视直播画面显示,这名矿工状况较好,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了简短交流,自己可以行走,也没有出现情绪失控。同时,第二位获救矿工已被送达当地医院,针对他们被困产生的皮外伤、胃肠疾病以及心理等问题,专业医疗团队将进行救治。
22时49分,第四名矿工平安升井。这名矿工在升井后状态良好,升井时睁着眼睛,不过随后医护人员为他戴上了眼罩。央视直播画面显示,这名矿工的手臂等部位没有外伤,简单和周围救援人员以及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后,最后一名成功获救的矿工也被送往当地医院。
这4名矿工获救后,获救人数上升至15人。其中5人身体状况良好,已回家休养,10人正在医院治疗。另外有1人已确认遇难,13人仍失联。
讲述
救援就是抢时间
12个小时换一班
四名矿工成功获救的消息传来,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淮南队的李先生终于能安心回家过年了。李先生从1990年便进入了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淮南队工作,尽管参与了多次救援,但这还是李先生第一次离家这么久,他已经连续35天没回家。
平邑石膏矿发生坍塌事故的第二天,李先生和三十多位同事就从安徽淮南抵达现场,开始参与此次矿难事故的救援工作。“救援就是抢时间,所以我们任务非常紧,一天也不能闲着。”李先生说。
李先生所在的救援队采取的是12小时工作制。“工作时间长,确实有点辛苦。”李先生说,“平时也没有时间想别的,如果不睡饱觉,夜里还是挺难熬的。”他没有想到这次战线会拉这么长,但也能理解,“毕竟在地下,救援难度还是相当大。”
李先生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最开始钻孔的4号井由于塌方严重,他们又撤回开始钻5号井。据他介绍,清理完上部的50米通道后,他们进行了两次固管工作,每次固管都需要24小时。随后,救援队花费十天左右打通到了150米,但由于石膏矿一震就碎,他们处理碎石又花费了几天。最后50米最为困难,救援队打通到200多米后,他们又发现打的位置有些偏离,于是又花费了几天才打通了最终的通道。
李先生解释说,由于清理碎石和打孔用的钻头不同,所以来回换钻头就花费了不少时间,“一趟需要5个小时,下午又得5个小时,这样一天的时间就没有了”。
除了大口径的救生孔,救援队又开通了小口径的孔。据李先生介绍,7号救生孔打通后,有专门的医护人员安排4名矿工的饮食,也有专业人士对他们进行安抚工作,“我们每天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离家三十多天,李先生几乎每天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或者发条短信。前两天家里打电话给他,寒潮来的那几天他家里的水管都冻裂了,好在他孩子发现得早,及时请人来修,要不然家里都被淹了。“这么多天没回去挺想家的,但没办法,肯定要等救援结束了才能回去。”李先生说,“还好最后是个好结果,这是最重要的。”
突破
里程碑式救援:国内首例大口径钻孔救人
据了解,这次救援中采取的“地面大口径钻孔救人”是国内首例,也是世界第三例通过钻井打孔实现井上救援的案例,此前仅有智利和美国两个成功的案例。近年来,国内虽有矿工被困数天后获救的事例,但这次被困地下30多天后获救的情况是全国首例。
新华社报道称,这次事故救援主要是通过钻井打孔救人,首先在井下被困人员所处位置附近先打通小口径保命孔,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后随即开钻大口径救命孔,打通后下放救生舱救人。
江西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王海宁教授曾对北青报记者解释,“地面大口径钻孔救人”是指救援人员在地面上向下打一个通往被困人员的救生孔,然后利用救生罐笼之类的装置救出被困人员的技术。
据救援现场专家介绍,此次救援中使用的救生罐笼直径550毫米,高度1.9米,足够容纳一名成年男性,人员进去之后,地面救援人员通过缆绳将救生罐笼拉到地面。
解读
从发现矿工到救出 为何用了29天?
从发现被困的4名矿工到成功升井,这整个过程持续了29天。北青报记者通过梳理发现,由于地下救援有许多不可预估的因素,救援方案曾一改再改。
据央视报道,现场的救援人员也表示,“这次的救援不是一波三折,而是一波九折。”看似一个月打两个孔速度有些慢,但专家解释说,“这两个孔从地表打到地下,要经过220米,其中要经过表土层、归岩层、泥岩层、沙岩层和石膏层,同时还要经过两个含水层,除了表土层外,其他的地层都含有大量的石灰岩。”
参与现场救援的权威专家告诉新华社记者,这次救援情况复杂、难度大、风险高。比如,事发矿区持续塌方,有的落石重达十几吨、甚至几十吨,导致井筒严重扭曲变形,通向被困人员的井底巷道几乎完全堵住;一线救援人员人工强行掘进、修复支护的多处巷道反复被毁。另外,地质结构复杂,井下涌水量大,井下一氧化碳浓度升高等,也给救援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救援指挥部介绍,事发当日,现场救援力量就达500多人;此后,许多国家级和山东省内实力较强的专业救援力量迅速集结,现场救援人员最多时近千人。另外,救援以来,累计调集一流矿山救援设备600余台(套),其中大口径钻井机械、生命探测仪、人体搜寻仪、无人机等设备为国内最先进的。
专家介绍说,事故发生后,现场的地层结构非常不稳定,因此带来了两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岩石碎屑比较多,经常会卡住钻头,因此边打就边停下来处理;第二个问题是钻孔必须随时加固,否则就会灌满水或者塌回去。
“其中有两个很大的问题,一个就是坍塌,不断地坍塌,非常危险,第二个就是冒水,水量很大,因此经过一段救援后,救援人员不得不撤出。”山东省安监局局长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
23日,已经有大口径救生孔即将打通与被困人员联系的消息,但随后几天又出现沉寂。据了解,当时被困矿工位于地下212米深处,但救生孔已经打到217米仍未能与巷道贯穿,据推测,救生孔标定的巷道位置有1-2米的偏离。
此后,救生孔开始进行加固。由于情况很不稳定,随后的泥沙提升耗费了相当多的时间精力。据了解,工作人员曾将炸药等爆破物资通过通信孔投递给被困矿工,被困矿工中有一位是爆破手,巷道内的被困矿工也在积极自救。
救援时间表
2015年 12月25日 7点56分
山东省平邑县保太镇玉荣商贸有限公司石膏矿因邻近的废弃石膏矿采空区坍塌引发坍塌事故。当时,该矿区有作业人员29人。
12月26日
官方通报,救出11名被困人员,仍有18人被困在井下的两个断面。
12月30日
救援人员与井下被困人员取得联系,确定井下一个区域被困的矿工8人,救援人员通过救生孔给他们输送食物,并保持联系。
12月27日
官方通报,1人遇难,仍有17人被困。当天凌晨2时许,事发玉荣石膏矿负责人马丛波在配合救援时,乘人不备跳井溺亡。
12月31日
据救援指挥部通报,事故发生后井下有8人聚在一起,而30日救援队与被困者联系上时,聚在一起的被困者已变成4人,另外4人位置暂无法确定。
2016年 1月4日
坍塌事故发生第11天,救援人员通过小口径钻孔放下生命探测器,但未发现新的生命迹象。此外,救援人员每天向4名被困人员投递牛奶等食物。
1月8日
又一个用于联系4名被困矿工和投送食物的小口径救生孔打通,救援人员为井下被困人员投放了营养液、药品、电话等物品。
1月29日
21时20分,第一名矿工成功升井。随后其他三名被困人员获救。
1月23日
用于救援井下被困矿工的大口径钻孔已经打到预定位置,4名与救援人员联系较为畅通的被困矿工有望获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