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发生产 海洋动态电缆“下潜”3000米

14.03.2019  21:01

  能应用于水深3000米的环境下,是以前国产移动电缆应用水深的10倍,使用寿命不少于30年。这条由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海洋动态电缆,能为海上采油平台向深水发展提供更好保障。

  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汉缆)海洋动态电缆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段伟喜介绍,今年1月21日,海洋动态电缆顺利通过山东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验收。该产品打破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将国产电缆从只能达到水下300米延伸到3000米以下。该项目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体系,提升了我国在深海油气开发装备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对我国南海深水油气田的开发以及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青岛汉缆副总工程师张涛介绍,该研发项目成功进行了成果转化,完成3000米以下深海采油装备配套用海洋动态电缆等3个品种6个系列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研发的产品先后在斋堂岛海上潮汐能发电项目、烟台银海潮汐能动态海底电缆、广州能源所交流海底动态电缆、天津中海油阴极保护系统动态电缆投入使用,间接产业化成果达到4.7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

  “在此之前,我国所有海洋动态电缆都需要进口,这个项目完成并实施后,既打破了国外垄断,也大大节省了我国深海勘测的费用支出。”段伟喜自豪地说,以前我国只能生产适应水深300米以内的静态电缆,但随着深海勘探的不断进展,适应短距离、浅海开发的静态电缆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动态电缆是连接浮式平台和水下生产系统的生命线,为海上采油平台的水下生产系统提供电力、控制信号、光纤信息,并为水下生产系统提供数据传输通道。”段伟喜说。

  段伟喜研发团队花了2年时间,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可用于海洋工程领域的新型动态电缆,形成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动态电缆制造工艺和技术。

  “段伟喜团队是从2015年承担山东省重大专项项目,开始研发海洋动态电缆项目的,历时2年研发成功并投入生产。”张涛说,青岛汉缆也是当时国内首家生产海洋动态电缆的公司。此后,通过项目实施建成海洋工程动态电缆生产线,具备年产300公里产能规模。 

        编辑:邱忠珲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