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专家学者参加新加坡“东盟十国竞争力研究:越南处在十字路口,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和收入增长分析”研讨会
8月31日,由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竞争力研究所主办的”大中华经济圈省域与区域竞争力研究、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暨大中华地区收入增长分析研讨会”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黄仲涵楼召开。越南工业贸易部副部长阮锦秀、世界银行新加坡基础设施融资与公私合作部主管曼德里佩洛特博士、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所所长阮庭恭、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吴中书、台湾《天下杂志》社社长吴迎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何冬妮以及其它来自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共7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我院张述存院长与省情研究院、国际经济研究所等部门的部分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会议。
会议分四个主题进行:“2015年度亚洲竞争力研究所东盟十国竞争力排名和模拟研究更新”、“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实证评估”、“公司的竞争力和生产力跟踪性研究:CompNet的方法”、“对选定的东盟经济体的收入增长分析”。我院张述存院长作为特邀嘉宾对研究报告《对选定的东盟经济体的收入增长分析》做了点评。
张述存院长认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报告《对选定的东盟经济体的收入增长分析》视角独特、方法新颖、内容详实、观点明晰,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是关于这一领域研究的高水平智库产品。这个报告和上周五发布的报告、今天发布的其他报告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一套关于东亚区域经济发展的系列研究报告,较好地展示了亚洲竞争力研究所关于该问题的最新成果和创新水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选题恰当。当前形势下东亚收入增长问题是近年来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不仅东盟诸多国家面临这个问题,我国很多经济学者也在研究、探讨这一问题。这是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所带来的“成长的烦恼”。从更加广阔的视角看,自从世界银行《东亚复兴报告2007》明确提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及内涵以来,”中等收入陷阱”的命题就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探寻发展中国家如何重塑自身经济增长动力,如何通过产业转型和生产要素体制改革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新时期发展经济学界关注的理论焦点。本研究报告的发表作为一份富有影响力的成果,必将进一步推动该问题讨论的深化。
二是视角独特,为我们思考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研究范式。研究者没有将讨论的焦点集中于哪一个经济体会陷入收入增长的陷阱,而是重点讨论了一个经济体尤其是低收入的经济体,会在某一特定收入水平上保持的时间及其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没有仅仅讨论中等收入国家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是将理论关注的眼光投向更大的范围,研究了包括高收入经济体在内的各类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同矛盾和问题。此外,研究报告还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使用面板数据,解释了不同经济因子在一个经济跨越特定发展阶段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
三是报告提出的政策启示富有建设性。研究报告在总结未来东盟经济发展潜力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10条措施和建议,如发展教育、完善法律、推动信息技术和设备升级、扩大开放、积极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升上述两大产业的增加值、完善社会保障和减少自然灾害等等。这些措施的提出都十分富有建设性。
在肯定报告取得成绩的同时,张述存院长也提出了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他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路径。在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经济增长外生变量逐步转变成内生变量,从而使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具有明显的历史阶段性。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经济政策的内容、范围和干预方式也应该会有不同,而且经济政策效果的好坏,有时候并不完全取决于政策本身。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政策的实施方式、实施机制往往会受到诸如初始条件、经济发展趋势、国际规则约束等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经济政策的效果。此外,在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一个国家必须坚持特色化的发展战略,但同时,也必须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获取经济发展动力,保持完全的经济独立性是不可能的。这就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收入增长将受到越来越多国际因素的影响。在研究不同因素对收入增长影响的时候,如果有更加广阔的视角,能够从国际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发展建议,将会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