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盘压身吞剑叼花 临沂66岁男子浑身绝技(图)
05.05.2015 16:31
本文来源: 半岛网
朱孔锦展示硬功头顶碎板凳。
练练拳脚,拉拉二胡,生活美滋滋。
“嘿——哈!”在临沂市临沭县西河口村的桃园里,朱孔锦大喝一声,抡起一把实木板凳向自己头上使劲砸去,连续撞击,板凳断开,碎片飞溅。今年66岁的朱孔锦,多年练就一身过硬的头功,年轻那会,口吞剑、叼花、叼瓶的绝技获得满场喝彩。
现在的朱孔锦在村里承包了几十亩桃园,可就是在这处乡间桃园里,朱孔锦演杂技玩魔术名响大江南北,是临沭县第一个获得一级艺人一等奖荣誉证书的民间奇人。
自幼随父辈习武学医
朱孔锦1949年出生于临沭县西河口村,父亲朱崇乐参加过新四军,后在家乡当保健师治病救人。受家庭的影响熏陶,朱孔锦九岁时就背诵《四言脉诀》、《针灸学歌》、《汤头歌》等,12岁小学毕业,在父亲药房里打下手,帮着抓药、打针,积累了一些医学保健知识。
为强身健体,朱孔锦上小学时就在父亲的指导下练桩功,学习大洪拳。朱孔锦介绍说初练坐山式、蹬山式、马步等桩功时,自己感觉腰酸腿疼,身体及肌肉颤抖,好像全身没有一点力气。他循序渐进,长期勤练不辍,终于将体内的浮力虚气换掉,练出了稳固的下盘功夫。桩功成就了,他就学练大洪拳套路,每学一趟拳往往要演练数百上千遍。
19岁时朱孔锦开始练头部硬功,他先用四公分厚的梧桐板拍击头顶,力量由轻到重,次数由少到多。由于天长日久拍打,他头部的颅骨和皮肤渐渐增厚,一年后头顶出了一个功夫包,到25岁时功夫包长成一巴掌大的面积,可以碰砖、碰钢板、碰酒瓶,就算棍棒呼啸着打在头上,也如同挠痒痒一般。
朱孔锦22岁时,拜南古街的任广胜为师,学习了三年以小架为主的少林拳。任广胜原是河南开封火神庙的道长,学得一手精湛的八仙棍法,在全国都有知名度,后来参加新四军,复员后在临沭县安了家,靠打拳卖艺为生,由于武艺高名气大,跟随他习武的弟子很多。带艺投师的朱孔锦不仅在少林拳法上精益求精,还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演练杂技魔术等受群众欢迎的技艺,练成了磨盘压身、吞剑、叼花、叼瓶、软功滚杯、八步赶蟾等绝技。
江湖神技赢得众人服
25岁至45岁的20年间,朱孔锦组成杂技魔术班跑江湖卖艺,少则七八人,多则十几人,一度到达北京、南京、厦门等地,用精彩的表演为各地观众送去欢乐和新奇。
朱孔锦清楚地记得,1985年自己在县大礼堂考试,以吞剑、叼花、叼瓶的绝技获得满场欢声雷动,以此获得临沭县一级艺人一等奖荣誉证书。当时,全县200多民间艺人,获一级艺人称号的有一些,获一级艺人一等奖的就他一个,奖励的毛巾被铺盖了很多年。据介绍,他能同时吞两把剑,要把剑插入口中,剑尖经过食道到达胃部位置,表演期间还得忍受强烈的反胃感觉。稍有不慎,剑尖就会刺破体内器官。
吞剑固然让人叹为观止,然而更让大家感到刺激的是他的磨盘压身绝技。朱孔锦演这个节目,自己脱光上衣、扎紧板带躺在地上,身上重叠摞着两个大石磨盘,石磨盘上再站上四五个人。朱孔锦的血肉之躯在石磨下持续有十几分钟,惊险的场面让观众无不捏着一把汗,胆小的姑娘媳妇干脆蒙上眼睛或转过脸去。等磨盘上的乡亲下来之后,朱孔锦气沉丹田,一声长啸,两个磨盘斜飞而起滚落到身边……这个节目的危险性要高过吞剑,足见朱孔锦硬功了得。
朱孔锦的功夫好,人品也好,对弱者始终有一颗同情心。他在行走江湖中看到不平事,总是挺身而出,出手援救。
有一次朱孔锦杂技团在海阳县的一家饭店吃饭,遇上一伙当地建筑工与年轻的女服务员争吵,后者被气哭了。朱孔锦了解到他们想向饭店借碗,但又不愿按照饭店规定交付押金,于是仗义直言,结果遭到九个彪形大汉的围攻。朱孔锦见包围圈太小,施展不开手脚,便使出“八步赶蟾”的轻功,身影一晃从人缝里飘出来,一纵就到了杂技团的饭桌旁,距对方足有三米远。他一边用手扶着把子(一捆兵器),一边瞅着他们怒吼:“谁敢动手?”结果把这伙建筑工惊得面面相觑。饭店的老板事后感谢他,不收杂技团的饭钱,朱孔锦说:“俺们不能白白在这里吃饭。”还是坚持付了钱。
热心公益事业乐助人
前几年,村里有位88岁的老太太,家里没电灯,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的,生活很不方便。朱孔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2009年出钱为老太太扯上了电,送去了光明。每逢空闲时和节假日,朱孔锦都去看望她,给她送些衣服和好吃的。
为让村里的孩子上学方便,1999年,朱孔锦和二弟朱孔祥共投资数十万元建起了一所爱心小学,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了200多名合格毕业生,其中有17名学生考上了名牌大学,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村里没安自来水时,村民吃水不方便,朱孔锦就用喷灌机从学校的大井里抽水给全村人喝。
如今66岁的朱孔锦依然拳不离手,他身体健壮,不疼不痒,全身有股子使不完的劲。去年他妻弟庄国旗开着12马力的小手扶拖拉机浇地,不小心钻入了两米多深的沟里出不来,朱孔锦进去就把小手扶扛了出来,在村里传为美谈。
记者 车少远 通讯员 王文杰
[编辑: 李敏娜]
本文来源: 半岛网
05.05.2015 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