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大地绿意浓 共筑美丽中国梦

19.09.2017  17:36

  五年阔步向前,生态文明的时代呼唤清晰响亮,当前与长远的时代考验发人深省;

  五年波澜壮阔,生态文明的时代思考深刻广泛,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课题万众瞩目;

  五年砥砺奋进,生态文明的时代强音雄浑铿锵,发展与保护的时代选择坚定不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谋划推进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正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理念先行,生态文明之梦越来越清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理论指引、根本遵循和实践动力。

  2005年8月,钱塘之畔,绿潮涌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指出:“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十二年来,余村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指引,践行生态理念,矢志绿色发展,真正实现了生态和经济同向而行,发展与保护同步而进。2016年,全村年总收入达到2.52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3.6万余元。

  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战略位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风格。

  放眼全球,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

  有外媒评论:“中国领导人在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下仍能坚定对绿色的承诺,这是要让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遵循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期待,彰显执政担当,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无论考察调研,还是重要会议,无论是大江南北,还是关内塞外,习近平总书记每赴各地考察调研,几乎都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邃思考和明确要求。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与自然是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

  五年来的实践启迪我们,必须立足朴素自然观,自觉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五年来的实践启迪我们,必须树立绿色发展观,深刻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

  五年来的实践启迪我们,必须坚持基本民生观,努力实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山水林草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五年来的实践启迪我们,必须把握整体系统观,深刻认识“山水林草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进行整体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五年来的实践启迪我们,必须遵循严密法治观,坚定不移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构建权责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生态危机、环境危机成为全球挑战。”“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五年来的实践启迪我们,必须胸怀合作共赢观,共同探索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这就要求我们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问题,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理论指引、根本遵循和实践动力。

  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指引下,通过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对于生态文明的理念,我们的认识更加透彻;对于生态文明的要义,我们的考量更加全面;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我们的把握更加到位;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们的理解更加准确。

   制度筑基,生态文明之根越来越扎实

  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力度明显增强,环境治理原动力逐渐被激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五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落实在各项制度建设中。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力度明显增强,环境治理原动力逐渐被激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

  ——在顶层设计上,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生态文明体制“1+6”改革方案,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八方面的制度,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组合拳”。

  2016年,《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先后出台;

  2017年,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暂行规定》,国办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在法治健全上,《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税法》等法律相继完成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进入审议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两次出台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也于今年出台。

  ——在责任落实上,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2015年底,中央环保督察从河北省开始,两年时间覆盖全国31个省份,问责1万余人。

  中央环保督察直指问题,动真格,重履责,促整改,找准了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症结所在,挖出了环境问题的病根,刺痛了地方党委政府的敏感神经。

  目前,中央督察、省级督察、综合督查以及各类专项督查相互补充,已经共同构成了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尽职履责的督政体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问责,更具操作性。

  ——在体制转换上,2016年12月,重庆、河北相继启动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经过一年探索,已经形成了点面结合、梯次推动的良好格局。条块结合、各司其职、权责明确、保障有力、权威高效的地方环保管理新体制基本建立。

  专家指出,这一制度改革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很大程度上能使相关部门甩掉包袱,减少顾虑。

  中央有部署,地方有实践。生态文明制度正在各地加快落地,已经初显成效。

  四川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占全省面积的40.6%;陕西占比38.6%;湖北、江西占比均达1/3;天津以法律形式划定红线。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江西省和贵州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致力于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

  内蒙古、湖南、陕西、湖北、四川、广东、福建、山东等省份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进行了探索试点。

  吉林、江苏、山东、湖南、重庆、贵州、云南等省份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其中贵州、重庆已印发实施方案。

  河北承德、江苏宜兴、福建长乐、浙江湖州、云南景东等城市摸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有的已经公布使用,有的通过了专家评审,有的还在编制过程中。

  ……

  五年来,一系列制度的探索创新、出台落地,逐渐构筑起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四梁八柱”,让中央的改革举措落了地、生了根,为各地发展积了势、蓄了力。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之路越走越宽广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已成为关系发展全局的重要理念,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成为引领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旧的发展方式正在扬弃,新的发展方式正在形成。今天的中国,坚定地走上了一条更高效、更集约、更优化的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是单纯就环境来解决环境问题,而是针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方式、文化与科技范式等的一场系统性革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已成为关系发展全局的重要理念,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成为引领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旧的发展方式正在扬弃,新的发展方式正在形成。今天的中国,坚定地走上了一条更高效、更集约、更优化的绿色发展之路。

  ——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从能源生产来看,2016年,全国能源生产总量34.6亿吨标准煤,比2012年下降1.4%。在一次能源生产构成中,2016年,原煤比重已降至69.6%。

  从能源消费来看,2016年煤炭消费占62.0%,比2012年下降6.5个百分点。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消费占13.3%,提高3.6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为19.7%,提高5.2个百分点。

  从余热余能利用来看,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回收利用率为2.5%,比2012年提高0.2个百分点,4年累计回收利用量6亿吨标准煤。

  五年来,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革,成功遏制了能耗总量高速增长、能源消费粗放浪费的情况。

  ——循环经济成效显现。

  国家发改委开展100个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101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建设等项目;

  工信部推动12个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

  2015年循环经济发展指数为150.8%,比2012年提高18.2个点;

  2015年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超过1.5万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96%,解决就业近3000万人。

  五年来,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物耗、水耗大幅度降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源产出率有所提高,初步扭转了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上升的势头。

  ——产业结构逐步升级。

  2016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6%,比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

  2012年~2015年,全国共淘汰电力产能2108.4万千瓦,煤炭5.2亿吨,炼铁5897万吨,炼钢6640万吨,水泥5亿吨,平板玻璃1.4亿重量箱,焦炭7694万亿吨,铁合金925万吨,电石454万吨,电解铝141.2万吨,铜冶炼245.7万吨,铅冶炼315.3万吨,造纸2602万吨;

  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其增加值增长10.5%,快于工业增速4.5个百分点;

  2012年~2016年,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2.2%提高到56.2%,高技术制造业对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量的贡献达22.4%。

  五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大,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接续。传统产业旧貌换新颜,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绿色政策持续出台。

  针对循环发展,2013年,国务院出台《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17年版)》;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14个部委又联合出台了《循环发展引领行动》。

  针对节能降耗,2015年5月,财政部印发《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针对落后产能淘汰,2017年3月,环境保护部等16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

  针对产业转型,国务院就多个产业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文件。

  此外,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实行了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阶梯水价和燃煤发电脱硫加价政策;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逐步理顺成品油价格;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实施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和示范试点。

  五年来,绿色政策体系加快构建,充分发挥市场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发展绿色经济的积极性。

  ——绿色生活成为时尚。

  每天骑共享单车上下班,到超市购物自备环保袋,旧衣物放到小区回收箱……这是45岁杭州市民刘建芳女士日常生活的新时尚。

  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粮、一杯水;吃得绿色,住得绿色,行得绿色……五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代表着环保、自然、健康的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渐渐成为大众的主流选择。

  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少开一天车、26度空调、光盘行动等环保公益行动;

  加强绿色生活信息发布,帮助消费者获取绿色产品信息,为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提供更多服务。

  五年来,越来越多的公众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推动全社会形成更绿色、更环保的新风尚。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勇往直前;

  生态文明,时代选择,新局开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生态文明之路必然会越走越笃定,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一幅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美丽中国新画卷,正在全面铺开。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局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启示之六
  河流有河长守护了,身边的绿地多了,绿色生活方式环保局厅
优美环境 让百姓居住更舒适
  “我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