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网格化监管筑起“大环保”格局
禹城市不断创新环境监管模式,探索网格化监管改变过去环保部门一家单打独斗,为政府各部门和全社会齐抓共管,形成“大环保”格局,使得大气污染防治初见成效,环境保护工作在德州市考核中保持前列。
率先试点网格化,形成环保工作合力
去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环境保护法》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明确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主体责任。
为此,禹城在德州市率先试点网格化环境监管,从体制机制入手,逐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具体负责,市、镇、社区(村)三级联动,环保部门全程跟进,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监督”的大环保格局。“大环保格局创新了环境综合治理责任制落实的方式方法,从分责、考责、问责环节入手,健全了环保责任制度,夯实了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直接促进了各项环保工作的具体落实。 ”禹城市委书记张安民认为。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禹城全市行政区域为一级网格,高新区及12个乡镇行政区域为二级网格,社区(村)所辖区域为三级网格。下级网格向上级网格负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汇报;上级网格对下级网格监管开展指导、督查、考核。“通过体制机制的建立,将监管责任落实到单位和岗位,推动环境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实现环境监管区域、内容的无缝隙管理。 ”该市市长荣红智说。
禹城环保局局长邵传斌介绍,去年7月底,一家活性炭作坊违法生产造成污染,村级网格监督员发现后立即上报,网格负责人同步报告信息,环保局监察大队迅速处置,从事故发生到环保监察人员现场处置,仅用不到1个小时。
去年,该市先后有19家土小企业被依法取缔,32家未达标排放企业被停产、限产。
消除盲区,实施精准治污
为积极落实国务院治理雾霾的“大气十条”,禹城市从去年就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推行重点行业整治,淘汰燃煤小锅炉等。
该市财政拿出450万元购置43台实验检测设备、3辆环境监察执法车和1辆挥发性有机物移动监测车。依托“天网工程”监控平台、空气质量监测站等,打造“四位一体”无缝覆盖监管网络。
在环保执法行动中,禹城市把住建、公安、农业、畜牧、城管、工商、交警等18个部门纳入网格化监管领导小组,印发《部门职责边界》,多部门联动,精准治污,消除工作盲区。
新园热电除尘脱硫升级改造项目,一直是禹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该市主要领导多次现场办公,分包领导靠上工作抓整改,聘请国舜集团专家组进行指导,使得新园热电4号、5号燃煤锅炉提前两年实现超低排放,成为德州市首家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的75吨燃煤机组,每年减排烟尘39吨、二氧化硫260吨、氮氧化物157吨。
该市高新区受产业特点影响,异味企业点多面广。为此,该市委托省市专家编制了《高新区及城区异味治理规划》,对高新区及城区工业废气企业分阶段进行治理。目前,已引导44家企业投入8625万元,新上尾气处理、氨法脱硫除尘等设备设施。
该市通过建立环保协管员队伍和环保志愿者协会,充分吸收热心环境保护事业的市民,参与到大环保工作体系中。
对村级环保协管员的管理,禹城市委组织部牵头,市环保局、各乡镇管理考核,协管员每月都能领到一定的误工补助。在基层组织落实环境监管上,他们创造了“禹城经验”。
禹城市中街道办事处三友社区环保协管员张明祥是社区党支部书记,平时他看到违法排污的情况,就会给环保热线打电话。“有一次宜家北河沟旁有人烧荒草,我就打了环保热线,并拍了一些照片给环保执法人员发过去,最终这件事很快得到了处理,我感到很高兴。 ”张明祥说,以前关心环保还是“凭心而做”,成为环保协管员之后,他感到更有底气了。
该市依托“12345”市民热线、网络问政等平台,拓宽环保投诉、信访举报渠道,利用报纸、电视、网站、微博、微信等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监督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3月2日,该市环保局邀请20多名在贴吧、微博微信上比较活跃、关心环保的网友,开展了“环保面对面”活动。通过开诚布公地交流,直面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增强了环保工作透明度,化解了群众的误解。
禹城市环保志愿者协会今年初成立后,已发展会员84人,外围爱好者200余人,已组织低碳出行、环保知识宣传等公益活动十余次,受到社会各界积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