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刘宗利“两会”期间推广山东禹城经验深化基层国地税融合协作
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山东代表团的山东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宗利代表谈及《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时,当场推广深化基层国地税融合协作的“禹城经验”模式,受到代表们广泛关注。
刘宗利代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对增强我国经济内生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营造简洁透明、更加公平的税收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将财税体制改革不断引向深入。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曾联合印发《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坚持法治引领、改革创新,发挥国税、地税各自优势,推动服务深度融合、执法适度整合、信息高度聚合”。为此,在全国“两会”上,刘宗利代表带来了《关于深化基层国税地税融合协同的建议》,并专门总结了“禹城经验”,建议在深化基层国地税融合协同中借鉴山东的“禹城经验”。
近年来,山东禹城国地税局积极落实税务总局要求,按照“服务融合--信息聚合--防控联合--执法整合--链条闭合”的整体思路,以提高征管效能、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执法为重点,搭建“一个平台”,打造“五大中心”,建立起税收征管合作互助长效机制,优化了征管资源配置,促进了纳税人、国税、地税的三方共赢。
禹城市由地方政府牵头,建立“国地税合作工作平台”,将应由本级税务机关办理的合作事项全部嵌入工作平台,以信息流推动工作开展、检验合作成效。通过链接省局金税三期清分库和地方财税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数据库,在国地税双方税收征管信息即时共享和第三方涉税信息联合采集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理念,实现国地税征管数据与多家第三方涉税数据的即时共享,从国地税征管信息、第三方涉税信息不对称、共享不及时等问题为切入点,全面解决纳税人办税多头跑、税务执法多头查、涉税资料多头报、政策答复多口径的问题。
一是创建融合办税服务中心,实现前台服务深度融合。按照“窗口共建、人员共管、业务通办、服务最优”的原则,共建18个融合办税窗口,通过采取“双机、双屏、双网、双系统、一键切换”的运行方式,打通前台服务壁垒,实现所有窗口“通办国地税两家业务、同收国地税双方税款、同步国地税双方信息”,打造了“前台统一受理、后台业务支撑、事项内部流转、统一办结反馈”的“一体化”服务模式。
二是创建信息数据处理中心,实现涉税信息高度聚合。照“人员集中、数据集合、信息共享、及时推送”原则,利用“禹城市国地税合作工作平台”“地方财税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互联网爬虫软件,广泛收集、整理,即时比对、推送“国地税征管信息、第三方涉税信息、互联网营销信息”,实现信息的高度聚合,有效解决因管理数据不对称、比对不及时造成的税款流失和执法风险。数据处理中心目前已累计采集数据70余项共30余万条涉税信息,凭借数据信息中心的信息流,国地税共联合稽查、评估入库税款600余万元。
三是创建联合风险防控中心,实现管控手段优势集合。按照“风险共担、分级推送、联合防控、成果共享”原则,按照“机制共建,数据共享,风险共对、模板共用”的运行模式,国地双方共同研究制定税收风险管理指标绩效评价标准,依托平台的数据流和工作流,对内外部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和加工处理,实现税收风险的一体化统筹、差别化管理和成效的全面评价。
四是创建税源管理协作中心,实现基础管理密切配合。按照“行业对接、职责对应、优势互补、征管互助”原则,国地税双方均按照行业管理模式将征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打破地域界限和专管员管户模式,对现有18个行业门类81个行业大类企业,按照“行业+事项”分类,划分为工业、商业、金融业、建筑安装及房地产业、生活服务业等5个专业化行业管理协作团队,在户籍管理、基础事项管理、行业风险应对等方面全方位实施管理协作,减轻了纳税人负担,降低了征纳成本,从源头上有效堵塞了征管漏洞。
五是创建联合税务稽查中心,实现打击力量有效整合。按照“选案联合、检查配合、共同进户、分别处罚”原则,整合国地税稽查力量,协同建立共同管辖稽查对象名录库和税务稽查异常对象名录库,完善稽查选案联合随机抽取、协商确定的工作机制,防止多头重复检查。目前,双方先后召开3次联合分析会议,统筹发布风险提醒任务28户次,评估任务6户次,稽查任务3户次,评估税款200余万元,稽查查补税款400余万元。
“一个平台、五个中心”建设,优化了国税、地税征管资源配置,协同管理效能得到最大发挥,既弥补了营改增后国税部门面临的人员少、任务重、经验缺乏等问题,也解决了地税部门面临工作重心转移、管理手段缺失、对国税征管数据依赖度加大等问题,真正形成了合作共生、利益共享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