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彪生:平凡教师岗位上的精神领航者

16.10.2015  15:28

  谈论起思想政治和道德哲学,也许有人会想起大学里让人昏昏欲睡的政治课,或是端着艰涩难懂的哲学书陷入沉思的老教授。可是,北京体育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老师秦彪生却完全打破了人们对“思政老师”的这种刻板印象。

  课堂上,他是学生们尊敬的秦老师,与学生热烈讨论,旁征博引、以例为证,“接地气”地为学生摆事实、讲道理;生活中,他是大家的“欧巴”,与学生贴心交谈、针砭时弊,以知心朋友的方式来解答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思想困惑,传播“正能量”。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秦彪生就是这样抱着对大学教育事业的执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热爱,甘愿在平凡的教师岗位默默奉献,为学生们的成长指引方向。2012年、2014年,他先后获得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和北京市“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秦彪生做客中国青年网接受记者专访。 中国青年网记者 朱梦琪 摄

   思想政治:让他受益终生的精神导航

  当一般人还在堆积如山的高考辅导教材中埋头奋战时,秦彪生就已经从各种新闻报刊中找到了自己的目标。高中时,阅读《环球时报》是秦彪生最大的乐趣,他享受前沿的时政热点和专业的社会评论给他带来的冲击与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时代的爱好让他在高考时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秦彪生从未担心过从这个“冷门”专业毕业后的去向,对于怀有“教师情结”的他而言,政治老师是心中最理想的职业。

  “本科时期,我觉得逻辑学是很有趣的一门课,它有利于培养我们缜密的思维能力。”在秦彪生看来,思想政治教育绝不是大学专业里的异类,它同样包含了丰富的课程。当然,道德哲学始终是秦彪生的最爱。

  受老师的影响,本科毕业后,秦彪生选择了伦理学专业继续深造。“其实,哲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现代社会的各种现象都可以用道德哲学来解释,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自然就不觉得它枯燥无味了。”在旁人眼里深奥的哲学理论,却被秦彪生当作人生的锦囊,面对困惑和低潮时,他都会用它排解心中的负面情绪,寻找令他豁然开朗的答案。

  “思想政治课说到底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它扮演了人生的引导者、生活的管理者,为大学生提供观察世界、思考问题的方法论指导,帮助学生们形成有道德、有修为、有信仰、有理想的健康人格。”对于秦彪生来说,思想政治不仅是他的专业,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是他受益终生的精神导航。

  秦彪生做客中国青年网接受记者专访。 中国青年网记者 朱梦琪 摄

   “奇思妙想”的思想政治课

  政治课上表演话剧,这种“奇思妙想”在秦彪生的课堂上并不少见。思想政治绝不是一门脱离实际的抽象学科,教学实践中,秦彪生一直在证明这一点。在他的课堂上,你会看到同学们将“中国式”过马路排演成一部小品,切身体会遵守公共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也能听到即将迈出校园的毕业生回首四年经历,为懵懂的大一新生答疑解惑。

  大学生正值青春热血的年纪,观点和行为容易走向极端,而灌输式说教对于追求个性的他们已然过时。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秦彪生会从他们关注的热点新闻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针对钓鱼岛、新安保法等中日关系问题,有些学生提出抵制日货来表达爱国热情,秦彪生便让同学们自由讨论“什么是日货?”“怎样选择日货和国货?”当大家意识到日货早已进入大众生活时,也真正明白了爱国并非空喊口号,理性爱国首先应当自强。秦彪生说,“通过学习和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就是最朴实的爱国表现。”

  “大学阶段要注重自主学习,在课上,我会想方设法的增加学生们的参与感,在玩乐中引发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在课外,我会鼓励他们走出去,比如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圆明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他们将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秦彪生在教学之余,努力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教学方法。他与教研室的老师们共同总结出热点讨论、主题演讲、主题汇报、专题讲座、情景模拟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秦彪生对课堂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的研究曾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讨会上获得二等奖。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