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焚烧,烽烟年年该怎么熄?

24.10.2015  08:10

  秋风正劲,秸秆焚烧的火又火了。

  华北、华东、华中的天空烽烟再起。空中俯瞰,秸秆过火之地,犹如一块块“黑伤疤”。

  年年此时,都可以看到各地政府的三令五申,狠招怪招频出的“禁烧令”,动辄数万干部进村入户查,千万资金撒进去补,数十万财政资金扣,一个火点罚款百万,约谈干部拘留农民……

  然而,“秸秆季”里的“烧”与“禁烧”依然胶着难缓。这是年年都要热议的“死结”?焚烧之火该怎么熄?

  新华社记者历时半年,从夏收追踪到秋收,深度问诊秸秆焚烧“老顽疾”。

   16年管不住“一把火” 禁烧俨然成“死结”!

  金秋时节,北方玉米熟了,南方稻谷香了,收获的季节,年年禁止的“烽烟”也升起来了。

  21日,记者在穿越江汉平原的318国道沿路两旁看到,稻茬安静地留在地里。但烽烟四起仿佛发生在瞬间,一块五六亩的稻田里蹿起一人多高的火苗,浓烟滚滚升腾。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西湾村的邱桂琴欲哭无泪,她的6亩水稻即将收获,却被一场火烧成“爆米花”,罪魁祸首就是秸秆焚烧。相邻稻田的秸秆焚烧时,火苗蹿到她的田里。

  但因秸秆焚烧遭殃的不止是稻田。穿越沃野的高速公路在此时常常乌烟瘴气,能见度极低,车祸发生率提高,每年不少高速公路因为秸秆焚烧暂时关闭或者限速。

  一些地方的发展甚至一度受到影响。湖北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一年两熟到三熟的农业种植区,夏收有小麦、油菜、棉花等,秋收有水稻、玉米等。过去每年5月到11月,当地有半年时间被烧秸秆困扰,“吓”跑了好几个招商引资项目。

  1999年,环保部出台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规定,全国多省市也陆续出台了相关规定,采取“铁腕”措施治理露天焚烧秸秆。

  一些地方因秸秆“禁烧”工作不力,干部被处罚,地方财政资金被扣甚至罚款。今年上半年,安徽宿州8个乡镇14名党政一把手因禁烧不力被免。今年夏收期间,湖北荆州市先后有182名干部因禁烧不力被问责处理,秋收才过半,当地超过100名干部又被问责。

  16年来,各地三令五申、狠招怪招绝招,换来的却是年年禁烧年年烧。今年形势仍不容乐观。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发布10月12日至18日期间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秋粮收获地区秸秆焚烧火点226处,涉及河南省、河北省、安徽省、山西省、山东省、湖北省6个省,与去年同期的21处火点相比,增加了976%。

   “死结”背后三大“纠结”

  之所以成为“死结”,原因在于多“堵”而少“疏”,“堵”易而“疏”难。16年的“禁烧”,各地也在探索给秸秆资源化利用找出路,背后三对纠结和矛盾待解。

  ——宝贵的资源为何成为多余的垃圾?

  如果是资源,农民为什么愿意付之一炬,一烧了之?如果是垃圾,农村过去做饭取暖、沤肥造房又都是依靠它,发达国家的超市里摆放着它制的家用燃料。今天的秸秆处境尴尬。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深度改变了中国的农村和农业,农村能源结构出现“石化化”“电力化”,生活方式“城镇化”。不少农村煮饭不用烧柴,建房不用盖草,牲畜吃工业化饲料,沼气池因人口外出增多而萧条等等。秸秆传统的能源和材料功能快速消失,成为无处安放只能焚烧的“垃圾”。

  旧的出路没了,新的出路不畅。对此,农民是“纠结”:一烧了之最经济、最实惠,也最无奈。

  烧秸秆给农村环境带来的污染,相比对城市的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年夏收,记者在湖北采访时,一位农民说,一到烧秸秆时节,家里的衣服都不敢晾在外面;嗓子会痛,眼睛呛出眼泪,咳嗽的人会多起来……

  ——量大且分散如何集中化利用?

  “疏”的渠道又少又难,背后还有一对深层次矛盾:秸秆作为农业资源,其极度分散性与工业化利用所要求的集中化或便于集中化相冲突。

  根据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2012年对全国秸秆利用的一份评估报告,2012年我国主要秸秆总产量为9.2亿吨,可收集量为7.9亿吨,但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村耕地上。

  湖北蕲春凯迪绿色能源开发公司燃料部部长孔述告诉记者,蕲春县当地理论上油菜秸秆年产量为23万多吨,但是全县仅4个秸秆收储点,2009年企业投产至今首次收储油菜秸秆才达到500吨。

  孔述说,企业不可能到田间地头收,在收储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农村经纪人。“有时秸秆里会藏些烂棉絮,甚至装些石头,到厂必须检查,否则会坏机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研究员陈勇说,我国是小农业生产模式,秸秆资源既地域分散又种类繁多,运输半径受限制,这些因素使得秸秆成型燃料无法与石化燃料竞争,企业的市场半径也不能扩大,天生受局限,这是新型工业化利用秸秆的天然掣肘之一。

  ——高成本如何面对低效益?

  近年来,各地对于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践中,秸秆发电、热解联产、秸秆燃料等生物质能源被视为最有希望的一条出路。

  但秸秆看起来价格便宜,但综合计算下来,确实是“昂贵的原材料”。前几年大批项目上马,今天企业存活不多。

  在秸秆利用行业工作了十年的孔述给记者算了一笔当前秸秆收储的成本账:一吨秸秆在收储点收购价为260元/吨,有的涨到300元/吨,蕲春县内运费80元/吨,上车费下车费约150元/吨,到厂价500元。如果走高速公路到外县收,到厂价要600元一吨。一吨秸秆发电825度电,收入619元。“抛开别的成本不计,一吨利润在100元以内。如果没有国家补贴,没人会干这个产业。”

  除了原料价格高外,电价、运价等相较于起步阶段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来讲,也是“高不可攀”。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些所谓的秸秆发电项目实际上基本上都是购买木材、建材废料等充当原料,每年只是象征性收一下秸秆。有的甚至直接用煤炭发电,套取国家对秸秆发电的补贴。“不这么干,很难存活。”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副会长熊建说,秸秆做生物质燃料,国家有补贴,每吨生物质成型燃料补140元一吨。很多企业都冲了进去,有的企业一年干到100万吨,一年补助了1.4亿。2013年,国家对生物质成型燃料的补贴取消,行业开会从原先几百人变成现在十几人。

   科技+产业,“一把火”可变成“一把钱”

  “死结”和“纠结”究竟能不能解开?近年来,一些地区探索走多元化利用的道路,依靠新科技、新技术,加大政策引导,抓着国家转型升级战略,打响了攻坚战。

  ——做好传统秸秆还田,立法和补贴为农民做好服务。

  湖北全省年均秸秆量超过3300万吨。今年年初,这个省通过《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规定了秸秆还田,下田收割机必须安装粉碎装置。

  此外,四川、安徽等省近年来都先后对秸秆还田作出要求。

  四川广汉兴隆镇农民陈启友介绍,夏季粉碎的秸秆一半直接还田,一半堆在田边沤肥,下一季作物刚好可用。秋季的秸秆粉碎后,直接盖在冬播作物上面,保暖过冬。为了方便秸秆堆放,很多农民都在田里留下一小块地不种,专门放秸秆。“不过,前提是农机直接把秸秆粉碎,不额外收钱。”

  当前我国耕地没有休耕制度,土壤退化日益严重。湖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副站长何迅说,秸秆还田对于提升土壤有机质,改善地力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孝感地区试点生物腐熟剂后,当地的秸秆腐烂更快,不影响作物茬口。

  ——加快新技术整合与科技成果转化,解决秸秆作为燃料的瓶颈,开创乡村绿色能源革命。

  湖北的《决定》明确提出“燃料化”“能源化”的出路,不少地区已启动产业布局和配套建设,有的地方已开始能源化和燃料化利用。

  在武汉光谷蓝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鄂州项目部,记者了解到,村民用秸秆换燃气,一吨秸秆可以换150方气,能满足普通人家4个月的能源供应。目前这个项目已辐射5300多用户。

  “好的技术,市场会认可。蓝焰的示范区运用热解联产技术解决秸秆难题的一个典范。”湖北省能源局副局长董宏彬说。

  在科研院所,还有很多秸秆转化利用新技术正走出实验室,进入市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肖波将秸秆制成“微米燃料”,利用粉尘爆炸的原理,让微米级的秸秆燃烧达到1400多度,相当于石化能源的温度,从而解决秸秆作为燃料的低效率问题,可大大拓宽秸秆工业化利用范围。

  ——巧用秸秆作为农业生产基料原料,提升经济价值。

  近年来,食用菌是农民发家致富的产业,秸秆是菌棒很好的基料,不仅可节约生产成本,还可减少木材砍伐。

  在湖北京山县山珍食用菌合作社,一排排秸秆为基料的菌棒摆放整齐。负责人王旭告诉记者,去年开始,他们采用秸秆作为菌棒的基料,年消化秸秆1万吨以上。“秸秆生态环保,还可缩短香菇生长周期,经济效益很好。”

  此外,不少地方还有将稻草直接加工为优质饲料,销往内蒙古等牧区。

  熊建说,成功的项目都是技术先进、市场认可、农民满意三方面的结果。归根结底,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必须调动每个环节的积极性,“死局”就活了。

  秸秆“禁烧”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多元化综合利用的行业企业壮大发展、更先进的科技转化要有一个过程。这中间会反复、会反弹,但走对了方向,久久为功,必有光明的前途。

  原标题【 秸秆焚烧,烽烟年年该怎么熄?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
全国“三区三州”海拔最高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
  记者从国家电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获悉:13日,随着平均海拔5049米的西藏措勤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段导线展放工作顺利完成,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项目中海拔最高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完成建设任务。截至目前,西藏“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工程主体进度已完成76.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