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叩开水利移民幸福门——写在临沂市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10周年之际
3年前,这里还是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土。就在2014年,这里美丽转身成为全市第一个“美丽库区”村。临沂市平邑县临涧镇东庄村委委员牛天民站在村口,指着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难掩心头的自豪和激动:“家里有自来水,村头有文体广场,路旁有太阳能路灯,这在周围村庄是独一份的。”作为整体安置移民村,旧村换新颜让全村800多移民群众深切体会到移民后扶政策带来的实惠。
这只是该市移民村旧貌换新颜的一个场景。
在全市扶贫攻坚大会战中,该市水利移民管理部门整合资源,重点发力,对库区移民实施精准扶贫,走出了脱贫致富新路子。
临沂市大中型水库建设期间,共淹占土地34万亩,拆迁房屋15.5万间,搬迁移民5.9万户、21.8万人。2006年全市核定登记移民人口310969人。2007年调查,该市还有小型水库库区村1223个,移民103413人。由于库区移民主要分布在蒙阴、兰陵、费县、沂水、平邑等山区县,大多数属于就地后靠安置,由于立地条件差,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目前仍有贫困移民3万多人。
今年是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10周年。10年来,帮助贫困移民甩掉“穷帽子”,是市水利移民管理局思考的重要课题。
通过走访调研,水利移民管理部门发现,受经济发展条件限制,投入不足,改变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该市水利局制定《临沂市“美丽库区村”建设实施方案》,在重点解决水库移民行路难、饮水难、村内环境差等问题的前提下,集中实施“美化、亮化、文化”工程,努力打造一批经济发展高、村容村貌好、生态环境美的“美丽库区村”。截至目前,临沂市在9县13个村倾斜资金1148万元,完成道路硬化10多公里,文化广场8处,文化大院2处,灌溉工程2处,安装太阳能路灯224盏,广场、道路两侧绿化等工程,建成了名符其实的“美丽库区村”。
基础设施建设仅是一步,发展才是终极目标。
扶贫,如何精准?
临沂市水利移民管理局局长李剑中介绍道,贫困移民脱贫解困是移民后期扶持和各级水利移民管理部门扶贫工作的头等大事。经过2006年、2007年移民人口核定后,我市始终围绕移民群众脱贫致富这一宗旨,在做好移民直补资金发放工作同时,逐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贫困移民脱贫致富上来,坚持因村、因人、因需施策,找准产业项目与贫困户增收的结合点,建立起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的有效机制,计划两年内完成贫困移民脱贫解困计划。同时,采取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等综合措施,培育新型移民,使贫困移民摆脱困境。
蒙阴县旧寨乡双河村的兔场扶贫项目就是一个典型。这个坐落在蒙山脚下的山村土地少,岭地瘠薄,生产条件差,有贫困户50户、117人。“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标准化养兔场让贫困移民看到了好日子。” 看着在干净整洁的饲养棚里一只只可爱的兔子,鞠振宝和村民们的幸福溢于言表。他坦诚道,作为移民后代一直都在努力脱贫解困。别看兔场规模不大,可以带动26户贫困户、54人致富。村集体利用每年4万元的承包费可以保障没有劳动能力的10户特贫户生活。在2400间兔舍里,其中有11户贫困户的爱心兔舍330间,贫困户的兔子由兔场代养,代担风险,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每年固定向贫困户返还盈利。兔场还优先为贫困移民提供务工岗位,每人日收入80元左右。
与双河村一样得益于水利产业扶贫的库区移民还有很多。截至目前,该市建成涉及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业、手工业加工、光伏发电等生产开发类项目,拓宽了移民群众致富渠道。
10年来,临沂市水利移民管理部门从人口核定、建档立卡、直补资金发放、规划编制到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用不断的探索和工作实践,完成了一项项扶持工作,移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一组数据显示,移民人均收入由2006年不足2000元提高到近8000元,移民收入为全市农村人均收入的由40%提高到近80%。水库移民后期扶持10周年,是库区移民扶持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相信,在各级水利移民管理部门努力下,定会形成贫困移民脱贫攻坚的合力,筑起移民幸福梦。
郁凌霜 王恒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