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见证稳中求进 晒晒2016山东经信工作成绩单
记者从正在召开的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去年以来,山东省经信系统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全力打好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主动仗,全省工业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预计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8.4万元/人·年,同比增加3万元左右;预计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完成2.6万亿元,同比增长13%左右,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2个百分点左右,绝对额居全国第一,其中技改投资完成1.52万亿元,增长8%左右;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6万亿元、增长8%左右;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指数达到93;全面完成节能目标任务。
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
积极稳妥化解重点行业过剩产能,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270万吨生铁、270万吨粗钢的去产能任务;全省化解煤炭产能1960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120.6%;19家地炼企业获得进口原油配额6265万吨,淘汰落后产能5052万吨,产能平均利用率达到84%;船舶、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和轮胎行业子午胎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67%、76%、86%、81.6%和93%。加快工业品去库存:出台《关于提升工业产销率加快去库存加速资金周转的指导意见》,组织企业参加广州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展会,支持行业协会举办上海工博会、制博会等重点展会20多个。引导企业压缩产成品库存、压缩两项资金占用,全省工业产成品库存自去年7月份以来持续下降。着力降低企业成本: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落实电价下调政策,推进电力直接交易,预计全年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100亿元以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联合人行济南分行围绕重点技改项目、企业流动资金、节能环保等方面组织了四次银企对接活动,向各金融机构发布融资需求2044.5亿元,贷款资金到位率为41%,其中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到位率达到83.6%。推动质量品牌补短板:推动召开我省历史上首次品牌建设大会,举办中国绿公司年会。出台加快品牌建设的意见,启动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集中打造“好品山东”区域工业品牌,营销平台上线企业突破5万家;截至去年11月底,“好品山东”央视工业品牌集群宣传累计收看29.1亿人次。新培育国家级工业品牌示范企业8家、质量标杆企业4家、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8个,威高、如意荣获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山东临工荣获第16届全国质量奖。
山东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启动开展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
组织省有关行业协会对“1+22”工业转型升级方案推进情况开展中期评估。举办山东工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召开全省工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经验交流会。推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新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家、总数39家,居全国首位,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25家、总数1524家,启动开展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遴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0名。发布高端装备等17个行业技术发展白皮书。实施省级创新项目4206项,投入研发经费251.75亿元。举办第25届产学研展洽会,发布创新成果1162项、技术需求610项,合作意向金额达35.7亿元。产学研网上对接平台注册用户达到2200余家,124家企业与中科院、浙江大学达成合作意向80多项。全面完成化工行业“三评级一评价”,整顿企业3306家,关停安全环保隐患企业1284家,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0%、50%。开展成品油生产经营企业专项整治,关停取缔非法生产经营企业和加油站点1005家,对407家问题企业进行了整改,整改任务完成率100%,成品油抽检合格率94.3%,比整治前提高2.5个百分点。加强油气管道隐患整治,累计投入30.3亿元,提前一年半完成2929处油气管道隐患整治任务。推动烟草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实施《山东省鲁产烟销售奖励办法》。加快盐业体制改革,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制贩假盐专项治理,查处涉盐违法案件25824起,罚没各类盐产品5645.5吨。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举办首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和工业设计周;首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上,在全国9件金奖产品中,我省有4件,数量居全国首位;全省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达到9家。发展壮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全省软件业务收入达到4300亿元、同比增长16%。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预计实现物流总额19.5万亿元,同比增长2.5%。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举办产业高峰论坛和大数据解决方案评选活动,从业企业达到200余家,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左右。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00亿元、同比增长12.5%。推广总集成总承包模式,累计培育示范项目72个,合同总额39.3亿元,国内配套率达到80%以上。加大财税政策支持:突出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围绕共性技术研发应用、产业链提升、技改贴息、机器换人、新材料推广、首台套保险补偿、单项冠军、总集成总承包、节能降耗等方面,会同省财政厅安排扶持资金4.93亿元。在专项建设基金、工业强基、智能制造、高技术船舶、装备保险补偿、淘汰落后、绿色发展等方面争取国家扶持资金22.44亿元。84个技改项目获得进口设备退税9700万元,18家装备企业获得进口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免税1.2亿美元,116家软件企业享受所得税减免2.02亿元,1889家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额达114.9亿元。
多措并举,山东企业主体发展活力全面提升。
推动召开我省历史上首次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集中宣传优秀企业家事迹。制定实施企业家培训五年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对全省规模以上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轮训一遍。推动市、县开展培训。推动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对接资本市场能力,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已改制企业8017家,完成目标进度的22.6%。推广企业管理创新典型,省政府通报表彰创新成果20项。全省共有49家企业入围2016中国企业500强,76家企业入围2016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总数均居全国第2位。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实施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提升行动,23家企业列入工信部首批示范(培育)企业公示名单,占总数的近五分之一,居全国首位。新培育“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72家、创新企业185家、“专精特新”企业822家。举办海峡两岸创业创富项目博览会暨中小企业展洽会,签约金额2.7亿元。培育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1个,142个小微企业项目入选全省天使投资基金项目库。预计2016年中小企业突破185万户,比年初增加36万户。加快“山东工业云”平台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免费向线上企业提供信息化集成服务,服务企业超过6000家。抓好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组织129家企业开展省级试点,118家企业确定为国家级试点,数量居全国前列。开展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20场,培训企业3000多家,两化融合配套项目开工率达90%以上。积极发展智能制造。济南二机床等8个项目列入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歌尔声学等7个项目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开展智能制造省级试点示范培育,在纺织印染行业率先启动智能制造推广工程。全省规模以上智能制造装备企业达到2300余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000亿元,居全国第2位。推动省政府与电信、移动、联通、铁塔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四大通信企业“十三五”将投资1100亿元用于我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北斗导航,我省首次列入国家北斗导航应用示范区。开展互联网普及大行动,17市全部实现全光网城市,行政村通光纤基本实现,互联网普及率预计超过50%。大力推动信息扶贫,在32个乡镇开展信息扶贫试点,协调通信企业在7005个省扶贫重点村投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7.9亿元、优惠各类网络资费3.3亿元。建成全省统一的证照库目录,基于人口、法人的基础信息资源共享扩展到15个部门。加快完善省级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已有39个省直部门的247个业务系统布署在该平台。对17市政府网站开展安全监测防护,在钢铁、焦化行业开展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试点。查处“伪基站”“黑广播”等各类违规无线电台站1063台(套)、有害干扰1039起,圆满完成重点无线电保障任务。
能源消耗强度进一步降低。大力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
淄博、临沂、泰安、德州4个市列入国家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试点示范城市,数量占全国的一半。10个工业绿动力试点市实施重点改造项目3124个,完工率达85.2%,其中淘汰(改造)10万蒸吨以下燃煤锅炉1万多台,占到总量的50%以上,年节约标准煤774万吨,锅炉热利用效率由60%提高到90%以上,煤炭燃尽率提高到98%以上,烟尘、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实现超低排放。扎实推进散煤治理。大力推广清洁煤炭和环保炉具,累计替代清洁煤炭300万吨、替代率16.7%,推广节能环保炉具20万台。新培育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3个、国家工业产品生态设计试点企业5家,推广循环经济关键链接技术43项、典型模式案例48个。完成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改项目378个。26家企业进入工信部资源综合利用规范条件公告,10个项目被评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工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6.1%,提高0.8个百分点。落实能耗“双控”和能效领跑者制度,加强节能执法监察,圆满完成175家国家重大工业节能专项监察任务。
作者:庞峰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