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旗袍的女人

24.10.2014  18:38

  江姐缓缓拾级而上,走到了最高处,她身着蓝旗袍,红外套,白围巾,神情坚毅而从容,在她的身后,一轮红日喷薄而出。这是戏剧艺术电影《江姐》最后的一个镜头。小时候,看电影,最喜欢的形象是江姐,不仅喜欢她坚强、勇敢、机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更喜欢她一身洋溢着朴素本色的天然美:齐耳的短发,红色的毛衣,蓝色的旗袍。
  我一直很喜欢旗袍。然而,在乡下,我几乎看不到穿旗袍的女人,这更增添了我对旗袍的向往。我多么希望有一天,我也像江姐那样,着一件美丽的旗袍,背后是一轮喷薄欲出的红日或是一片蓝色的大海。然而,我的梦一直都无法实现。
  我不能穿旗袍的原因有二个:一是周围的人很少有人穿,二是我的个子不高。因为我从电视里、图片上看到的穿旗袍的女人都是亭亭玉立的。于是,我少女的梦中,不停地勾勒着穿旗袍的女人的样子。穿旗袍的女人,打着一把花伞,踩着铺了石板的小巷,在暗灰的天地里,摇曳而来;穿旗袍的女人,斜倚窗前,慵懒地翻着手中的书;穿旗袍的女人,手腕上戴着绿色的玉镯,耳垂上戴着长长的玉坠;穿旗袍的女人,袅袅娜娜,亭亭玉立地,举手投足间,风情万种,欲语还休;噢?穿旗袍的女人是极品的女人,她们犹如红岩里的江姐,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静……
  旗袍,起源于十六世纪中期满族妇女的民族服装。传说,从前镜泊湖有位满族渔家姑娘,因为长得脸黑俊俏,心灵手巧,人称她“黑妞”。她觉得穿着古代传下来的肥大衣裙,打鱼不方便,就自己裁剪了一件连衣带裙多扣绊长衫,既省布合体,又劳动方便。后来,她被选进宫中封为“黑娘娘”,因为过不惯宫廷的生活,穿不惯又肥又大的山海地理裙,就穿起了以前自己裁剪的多扣绊长衫。皇帝认为她擅自改变宫廷服饰有罪,就赶她出宫,并一脚踢中她的后心而死去。关东满人听到娘娘死的消息后,大哭了三天,还穿起了她裁剪的那种长衫纪念她。后来,在旗的妇女因为方便,穿的人多了,就把它叫做“旗袍”。说来也怪,凡穿上旗袍的妇女都变得十分苗条俊俏,据说,是心灵手巧的黑娘娘暗中帮她们打扮的。虽然这是民间传说,但是,它也说明了满族的民族服饰旗袍由原始的宽腰身直筒式逐渐形成现代广大妇女所喜爱的线条流畅、贴身可体的流线型旗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最早,旗人穿的旗袍一般不过脚,只有满族妇女出嫁时,才穿过脚旗袍。清太祖入关,迁都北京,旗袍开始在中原流行。旗袍发展的黄金时代是20世纪的30及40年代,宽袍大袖的旗装至此已变为贴身合体,摇曳生姿的旗袍。而那时的女明星,更是把旗袍穿出了千种风情,万种风流。时移世易,旗袍在如今的女明星身上,又演绎出了千娇百态的风情。穿着旗袍的赵雅芝,有着传统而温婉的气质,把《京华烟云》中姚木兰的闺秀风采,《上海滩》冯程程的温柔可爱,演绎得活灵活现,旗袍,与她的配合得天衣无缝。洋派的李玟,穿着立领的旗袍,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在奥斯卡颁奖礼上的演唱,把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演化成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穿着旗袍的刘嘉玲,虽然不再年轻,可她曼妙的身材,被熨贴的旗袍装扮得举手投足都是风情。而旗袍遇到了张曼玉,六十年代的香港恍惚之间移了魂,旗袍的“花样年华”绽放出妩媚的烟火。然而,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旗袍的出现,也不是随便一个女人,就都能够展示出旗袍的妩媚和风情。穿旗袍的女人,肩膀要溜,腰要细,臀部要丰满,脖子要长,胸部大小要合适,个头要适中,1.60-1.70米最合适。每个女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爱的服饰。但是,旗袍却是一个梦,当现实条件和梦境相去太远的时候,强求无异于委屈自己,煮鹤焚琴。我一直自惭形秽着,不敢在旗袍面前驻足。
  一天和先生逛街,遇见白底碎花的旗袍向我颔首,终于忍不住了,驻足观望。售货小姐不时失机地微笑着同我打招呼,她那热情如火的样子,好似这件旗袍的主人是我无疑了。先生也劝我说,试试吧,不好不买不就行了。我半信半疑地拿了旗袍,到试衣间里换上,等我出来时,我发现先生的眼睛亮了,大叫着:买了!买了!
  我是穿着这件旗袍回家的,一路上,混身的不自在,好似走的每一步,都逃不出路人的视线。旗袍真的很美,白色的底子,蔓延着一串串粉红的蔷薇。边缘滚着极细的粉红镶边,盘花扣斜斜地缀在胸口。这么美的衣服,着实惹人的眼睛。
  当我走到小区的大门口时,迎面来了一辆车,车子到我的身边停下了,主人拉下了玻璃窗,默默地望着我。我有点害羞,加快了脚步,但脚步似乎比以前轻盈了些。
  穿旗袍的感觉真美,美在你会时时记着自己是个女人,美在你会时时感受到周围爱抚倾慕的眼光,美在你会时时沉浸在高雅之中而远离世俗凡尘。
  女人因为有了旗袍而美丽,旗袍因为有了女人而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