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民生导向 全面建成小康——七论学习贯彻俞正声主席重要讲话精神

28.09.2015  11:04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改善民生不仅是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也是重要的政治问题。只有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才能赢得民心、凝聚人心,汇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                  

            “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民生导向,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切实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俞正声主席在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和听取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指明了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加快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关键。西藏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确保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经济必须突出民生导向。一方面,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决定了我们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西藏的发展需要凝聚起全区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磅礴力量。正因为如此,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指出,“要把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作为兴藏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民族团结和民生改善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让各族群众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就业是民生之本。广大劳动者安居乐业,党和政府才能赢得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对老百姓来说,就业再就业是收入的来源,是天大的事。改善民生,首要是抓好就业。要大力发展旅游业、藏医药业、特色农牧业等符合当地实际、吸纳劳动力多的产业,多渠道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要利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增加当地群众就业,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要继续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使西藏籍大学生实现全部就业,最大限度降低城镇登记失业率;要扎实推进就业援藏,帮助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到区外实现就业;要引导群众转变就业观念,鼓励通过自己的创业创造,勤劳致富、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既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德政工程,也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事业。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也是抓发展、抓职教又是抓民生,抓职教就是促就业”的意识,突出技能培训导向,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大力培养医护、电工、木工、厨师、唐卡画工、电器和车辆维修人员;普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才市场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立足就业需要,调整学科结构,大力培养面向我区经济建设的应用性人才。          

            扶贫是头号民生工程。由于历史、自然等多方面的原因,西藏仍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要盘清家底、理清思路,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分析贫困原因,针对贫困人员具体情况,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既综合施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强化政策兜底功能,又分类指导,一户一策,缺什么补什么,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相结合,政府资源与各方资源相结合,鼓励勤劳致富、带头致富与真心真功扶贫、先富带动后富相结合,搬迁扶贫与戍边守土相结合,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的扶贫攻坚大格局,打赢扶贫开发这场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