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互联网+农村”的“最后半公里”

31.08.2015  09:17

  “农村电商大有可为”,这是今年全国两会提出“互联网+”概念之后,地方政府、电商企业以及资本市场的共识,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电商进村”的热潮。

  农村电商平台给农民带来了哪些实惠,它的盈利模式和服务模式又是怎样的,在平台运作过程中又有哪些问题待解呢?

  家门口享“城里人服务”

  8月21日上午,在几十名村民的见证下,青西新区灵珠山街道西阿陀社区“乡邻小站”服务站点正式开业,站点不大,总共也就10平方米左右,就开在了社区居民也是站点经理韩林云临街的房屋里。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间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里,配备了中国银行固话POS机和自助查询终端以及保险柜、验钞机等机具,设置了“互联网+体验区”,安装了电脑、无线路由器、打印机、货架等设备。

  西阿陀社区位于青西新区灵珠山街道的西南部,社区东临水库,三面环山,距离街道驻地5公里。进出社区的道路虽然是柏油路,但比较狭窄,每天只有上午下午两趟公交车进出社区。

  “以前要想出去存个钱、取个钱很麻烦,如果误了公交车,就得走一个多小时或骑电动车半个多小时到街道驻地去,加上驻地只有一个邮政储蓄和农村信用社的服务点,排队的人很多,得半天时间。”社区居民韩玉森说,“如果要想买个大家电或者农资啥的,更得雇个车跑到更远的地方去。”

  “乡邻小站”成立后,社区居民们就省去了这些麻烦。站点经理韩林云介绍:“现在再有村民存取款,或者给在外地上大学的大学生打款,只要来这边的机器上直接操作就行,而且我们的站点还跟一些大型电商平台合作,想买家电可以送货到门,一些农资产品还可以团购,价格低,质量更有保障。”

  “普惠金融服务+电商平台”的运营模式

  西阿陀社区“乡邻小站”是山东乡邻小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青西新区布局的首家服务站点,这样的站点在青岛已经有200多家,全省已设立站点2000多家,计划到年底,青岛市发展到1000家。

  “乡邻小站”山东区经营主管甄江介绍,与一般互联网企业“互联网+电商”进村模式不同,“乡邻小站”更看重“互联网+普惠金融”对农民普遍和紧密的连接功能。“金融服务实际上是电商平台建设的一个基础,而且更具有普惠性,如果没有一个银行卡支付的环境,电商进村基本上就是空谈,所以我们在站点设置之初,会更加重视惠农支付这一块的工作。”甄江说。

  通过搭建线上、线下一体的服务内容,激发和满足村民的金融需求,网点体系引入银行合作,推广普及银行卡,通过银行布放在服务点的助农POS、自助终端等机具提供一系列基础金融服务,改变了农村居民必须要到乡镇甚至县城才能取到款、转成账的落后局面。

  “有了基础金融服务的支撑体系,再加上农村物流、农村电商等配套服务职能,网点的黏性就强了,各项业务的活跃度才能上来。”甄江说,“通过网上交易平台,我们将着力推进城市消费品的下乡,如大家电、女装、童装等,同时,进一步可以逆向推动农产品的网上推广交易。”

  有了网点管理员的落地引流和营销、指导,能够跨越农民网上购物的诸多操作障碍和在线支付顾虑,实现简单的“一键”购物,线上下单,送货上门,柜面支付,不满意退货。

  甄江介绍:“目前,我们还在搭建自己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年内推出针对农民的移动端应用,对农村用户进行直接渗透,将线下网点提供的金融、电商、物流等服务在手机移动端进行逐一实现,使村民动动手指即可享受各类服务。”

  打通“从镇到村”物流通道末端

  电商进村面临着的最大问题无疑是物流通道的问题,如何保证农村村民真正实现与城市消费的同步,物流是关键中的关键。

  河北宜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乡邻小站”的母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刘同军说:“宜农科技在全国布设了12000多个乡邻小站的服务站点,在实际的运作中,物流无疑也是问题最多的环节。”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目前的物流网络通到乡镇街道一级是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了,但从镇到村这最后的半公里,也即整个物流环节的最末端却存在缺失。”刘同军说,“我们在别的地方也与第三方的物流公司进行过合作,但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往往还是会出现诸如超时严重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乡邻小站”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如鼓励站点经理代取,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公交车进村进行定时的投放等等。

  “但最终的解决办法肯定是自建物流渠道。”刘同军说,“由于乡镇街道物流的打通,实际上我们只需要打通从镇到村这一环节的物流渠道,成本会略低,也需要不小的投入。”刘同军介绍,从今年的9月中旬起,将有部分的网点开通自建物流渠道的试点。(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