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章丘三德范村儒学讲堂,用传统文化重塑乡愁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5月17日,章丘市文祖镇三德范村儒学讲堂如期开讲,在主讲老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颜炳罡的引导下,近百名村民齐声诵读《大学》经文。这是该村儒学讲堂的第五次课,主题是“家教”。
三德范村的儒学讲堂从2015年4月开课,每次都会吸引近百人参加。作为乡村儒学的试点和章丘市尼山书院国学讲堂的基层延伸,当地各方想通过创新传承传统文化的形式,探索重塑现代“乡愁”。
古村设立儒学讲堂
位于章丘市文祖镇中部的三德范村,是一个有着7000多人口的传统古村落,村里保留了大量古建筑和老街巷,民风淳朴,世代重视文化传承。为了探索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当代新型乡民自治,发起乡村儒学实验的山东大学教授颜炳罡,与三德范办事处书记张江一拍即合,决定筹建儒学讲堂。
儒学讲堂设在当地一所废旧的小学院内,走近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人多高的孔子像,两侧的墙上有各类儒家经典名句,讲堂门前的石榴花开得正红。儒学讲堂开课时,村里上至耄耋之年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孩子都慕名而来,因为场地限制,常常有人在窗外聆听。
今年4月至今,该村儒学讲堂已经开讲5次,基本围绕“解读三德范”“仁爱”“孝”“和”等与村民日常相关的主题进行讲解。
与大多数村民一样,退休教师单立金对这些话题非常感兴趣,每堂课都做了详细的笔记。他说:“专家讲的话题与村民生活很近,比如讲‘仁爱’,其实就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尤其处理村民之间的事更要仁爱。这种雅俗共赏、深入浅出的语言使传统文化一下子在生活里活了。”
三德范联社主任冯照宝至今说起首次听课感受还非常激动:“‘三德范’是什么意思,是‘仁智勇’啊!都是美好的品德。”他说,虽然居住在历史悠久的古村,但以前很少有村民知道村庄名字有什么含义,现在经过讲授和口口相传,村民都知道“三德范”的含义,并且介绍起来也很骄傲,这就是历史传承的魅力。
文化传承与新村规
村民的热情以儒学讲堂为中心延伸。按照最初的设想,三德范村将依托儒学讲堂,在儒学专家指导下,设立民间传统文化研讨会。村民宋继东是首任会长人选。为了全心全意做好儒学的传播,宋继东关闭了在镇上开的书画社。这两天他正为研究会正式挂牌忙得不亦乐乎。宋继东说:“我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我知道,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三德范村的传统。”
儒家学问帮助村民在传统与现代中寻找平衡与和谐。“最显著的变化是丧葬礼仪的改革。”单立金老人说,过去丧葬礼仪铺张浪费,人们迷信于大操大办,有时候光吃喝费用就达2万多元,整个过程要拖上3天左右。现在村民通过对儒家思想的学习,接受厚养薄葬的理念,减少了程序,缩减了时间,既守住了传统,也更符合孝道真谛。
三德范村还有许多具体的改变:从2015年1月1日起,村里已给50多位80周岁以上的老人送去了生日蛋糕,为20多个新的生命送去了生肖吉祥物。为奖励考上大学和研究生的孩子而设立的基金会也正在筹划中……
“三德范是历史文化名村,我们要做的就是传承传统,儒学也好,国学也罢,我们希望孩子们从小就能接受正规的传统教育。”张江介绍。
张江认为,家有家风,村有村风。为了形成良好的村风,三德范村建设了文化墙,展示的除了新的村规民约,还有石雕二十四孝故事。张江说:“我们要通过儒学传播‘孝’与‘和’的思想。家庭和睦了,邻里也就和睦了,整个村庄就和睦了,全社会就能和谐共处。古代有‘官不下县’的说法,村民自治自古有之。三德范是想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探索一种新的农村管理模式。”
多措并举重塑“乡愁”
三德范是山东省首批传统村落,古朴的民风在这里绵延千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们希望通过更多途径的努力做好文化传承,重塑“乡愁”。
张江有更多具体计划:在村里河道两边安装音响设备,每天播放弟子规或专家教授对经典的讲解;夏天纳凉的晚上,在广场上开讲儒学;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吸引孩子,让孩子带着家长一起学习……
“我们希望做得更多,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村民的言行,促进村民素质的提高。”张江说。
“儒家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启发人们将变与常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在颜炳罡看来,三德范很有可能成为学者们乡村儒学探索的新模式。他认为,文化积淀深厚的三德范保留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要适应当代社会,还需要适当变通。
通过创办儒学讲堂和参与修订新村规民约,颜炳罡已成为三德范的“红人”。村里的事,村民也乐意同他商议。根据当地实际,颜炳罡与当地乡贤共同讨论决定在传统文化研讨会下,设立书画、学习等4个专业委员会,以期通过村民自己的力量,达到传承传播运用儒学的目的。颜炳罡说:“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是三五年能完成的阶段性工程,是一项需要几代人才能接续完成的使命。”
力量慢慢汇聚,章丘市文广新局争取了各级资金5万余元,用于扶持建设三德范村儒学讲堂,为儒学讲堂配备了电脑、音响等文化设施。
据章丘市文广新局副局长董大刚介绍,三德范村是章丘各镇街弘扬传统文化活动的典范。事实上,山东省文化厅在全省发出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建设“尼山书院”的决定后,章丘的尼山书院建设逐渐完善。目前,章丘尼山书院积极开展经典诵读,国学普及,礼乐教化,道德实践,情趣培养等专题活动6次,受益群众达千余人。“弘扬儒学任重道远,希望通过多方努力,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得到应有的传承,惠及更多百姓。”董大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