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加快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 根治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山东网11月23日讯 (见习记者 刘自锐 通讯员 厉晓伟) 在章丘下馆子吃饭,餐具不再用开水烫;龙山水豆腐、贺套下货等地方乡村美食吃的更放心了……
“舌尖上的安全”备受群众关注,章丘市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过程中, 从餐具消毒、小作坊整治、乡村传统食品规范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容易被忽视的冰点问题、久攻不克的难点问题上下好“先手棋”,打响“当头炮”,对工作重点任务逐项进行细化分解,着力根治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顽疾”。
统一配送餐具成“放心品”
打开餐具包装,把碗筷拿出来,用开水烫一烫。这套动作似乎已经成为大多数人下饭馆吃饭的标配。事情虽小,折射出的却是社会大众对统一配送餐具卫生状况的担忧和质疑。而如,这种情况已在章丘逐渐消失。
“曾经,餐具消毒企业发展良莠不齐,餐具不达标的问题时有发生。群众的呼声与需求,就是食药部门的导向和目标”,该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分管负责人曲广欣介绍说,从2014年,章丘市就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实现企业生产污水全部达到排放标准,建立监控平台,对生产现场实施24小时远程有效监控,并可以在网络终端实现实时监控,企业自建化验室,对出厂餐具做到每批次必检。
此外,该市引导企业这成立了章丘市消毒餐具行业协会。10家企业在协会的引导下,自发进行兼并重组、资源整合,成立一家专业的餐具消毒公司,日产消毒餐具近7万套,有效保证了章丘市场上的餐具卫生安全。2016年,全国消毒与感染控制学术年会召开期间,章丘市的做法受到国家卫生监督部门的认可。
小作坊生产走上“规范路”
“分区清晰合理,挡鼠板放置正确,原料放置离地高度足够,台账要及时记录,装粮食不要用非食品塑料袋,还有这些调料,都需要用明确标示的容器来装……”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向食品加工店主及时反馈意见。
像这样卫生干净、管理规范的小食品作坊在章丘市并非个例,在山东省率先出台了《章丘市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办法》,结合全市食品加工小作坊的风险程度,实施分层分类监督制度,对低风险食品作坊,实行告知性管理制度,对有一定风险的传统食品作坊,实行登记备案管理制度,实现了对监管全覆盖。
目前,章丘市已经将176家小作坊纳入规范管理,取缔豆腐、蛋糕等非法食品加工户31个,使黑窝点没有了立足之地。
传统美食有了“身份证”
拿着手机一扫“北套粉皮”包装箱上的二维码,这箱粉皮生产主名称、生产地址、执行标准、基本配料等一目了然,实现了产品源头可追溯。“咱家的粉皮也有了身份证。”一位生产户主说。这是章丘市建立“食品生产加工和监管信息二维码”平台后,粉皮加工专业村发生的新变化。
章丘针对传统美食加工特点,提出了按照“十个一”的标准对传统美食的改造工作流程,由章丘市食药监管部门牵头,联合街道、村、加工户共同规范促进传统美食加工。曲广欣解释了“十个一”的内涵:一社,即成立合作社,对加工户进行统一管理和指导培训,让产业集聚发展。一证,即对加工户进行分类管理、统一登记。一查,即统一进行健康查体,让健康人生产健康食品。一告,即签订承诺书,让加工户自觉按照规矩生产。一标,即牵头制定粉皮标准,让传统食品有了“护身符”。一规,即制定粉皮加工小作坊规章制度,从原料加工到检验都有了规范。一码,即为每户及其产品统一制作二维码,让产品有了可以追溯的“身份”。一统,即统一原材料购进和发放,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一检,即对所有加工户的产品进行抽样检验,确保走出去的北套粉皮张张合格。一评,即对所有加工户进行星级评定,在赶比超中不断提升整个加工链条的安全水平。
如今,不仅仅是粉皮,大沟崖下货、龙山水豆腐等地方乡村美食都已纳入到章丘市的信息平台管理规范。
作者:刘自锐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