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普集: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释放最大红利
“请到东城普集来,这里美景通人脉,长白山南风光好,文明之花四季开……请到东城普集来,这里宜业宜居财,山高水长人兴旺,伴你旺到九天外……”这首“翻新”的歌唱出了章丘市普集街道这几年发生的崭新变化。而这要归功于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举措的实施。
2014年底,普集街道被确定为济南市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试点镇。在济南、章丘两级财政部门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短短一年,该街道借助财政涉农资金扶持政策,做好“加减乘除”文章,最大限度的释放出了农村综合改革红利。
做加法:财政涉农资金“绑”起来
中心大街焕然一新,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座现代城镇正在兴起;沟渠纵横、路网交错,六村连片整治场面如火如荼;水清河畅、一步一景,漯河上游人工湿地风光如画。驻足普集,新型城镇的画卷徐徐展开。
为了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目标,普集街道形成了上下一心、左右协调、科学严密的工作体系,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把尊重民意、倾听民声、集中民智作为项目选定的重要方法,因地制宜定规划,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善、生态保护、扶贫开发等方面,确定了青阳河综合整治工程、济南市级贫困村刘河村搬迁工程、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漯河上游人工湿地工程、六村连片整治工程、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等9个涉农项目、1.75亿元财政涉农资金。
做减法:环境压力“减”下来
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普集街道始终把给环境减压、为发展加码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
面对垃圾满河、臭味呛鼻的漯河,普集实施漯河人工湿地建设工程,仅一期投资就910万元。同时,投资1200万元,实施青杨河综合整治工程,整修辖区内河道1.2公里,着力打造四季有水、绿柳拂堤的河道公园。这条被当地人又称之为杏花河的河流,如今又重新焕发新姿。
传统锻造业为普集强筋壮骨的同时,也带来了工业污水,又加之农村生活污水的增多,污水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秉持这一理念,该街道在杏花河下游新建中型污水处理厂一处,实施污水生态处理,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环境减压的步伐永不停息。为改善城镇环境,普集街道实施了道路硬化、绿化补植、广告牌匾规范、路灯安装、集贸市场整治等措施,全力打造宜业宜居的生态环境。同时,强化辐射带动,投资1074.15万元,实施王家、普中、普东、普西、东河北、西河北等6村连片整治,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和谐宜居的优美人居环境初显。
做乘法:综合效益“升”起来
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实现的是倍增效应。
环境的变化推动了项目建设的优质提升。中铁十四局建筑产业化项目,南京中脉集团项目,一汽鑫安、中煤、泰山等3家财产保险公司相继落户该街道;智诚、鼎鸿、八达、诚信通等保险代理业务顺利开展,年内可实现税收800多万元;上皋杰威生态园林、“井泉人家”大樱桃种植、“富源生态”黑鸡养殖等特色农业园区日新月异。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普集街道引进的这些项目犹如一只只“金凤凰”,为发展注入了活力。
尤其令人兴奋的是,村级发展有了新突破,盖州、乐家等10多个村中草药种植发展迅速,已种植200多亩,既盘活了山地资源,增加了村集体收益,又调整了种植结构,提高了农民收入。
做除法:生活理念“新”起来
普集街道刘河村是济南市级贫困村,被定为整体搬迁村落。该街道把此项工程作为实施乡村扶贫开发的务实之举,作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破题之举,投资2600万元,建设4栋安置楼房3.6万平方米。整体搬迁后,改变的不仅仅是刘河村群众的居住地点、居住环境、居住方式,更重要的是更新他们的生存、生活、生产方式,提高他们的文明幸福指数。
硬设施的改善,让群众生活更好;软实力的增强,让文明乡风劲吹。为提高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效率,普集以乡风文明“六个一”示范工程为载体,加快创建“美德普集”。在该项活动中涌现出了3名章丘市级道德模范、496名镇级五“十佳”、5000多名村级五“十佳”,引领了社会新风尚。
经过近一年的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试点,普集的工作职能发生了转变,由“跑项目、要资金”,转变为“建项目、管资金”;涉农部门由“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转变为“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后释放出的巨大红利,增强了发展后劲,农村面貌、农业生产环境明显改善,广大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通讯员 孟凡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