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零择校”成功经验走向全国

05.06.2015  19:03

本报6月1日讯(记者 尹萍 梁菲菲)5月8日,本报以《章丘“零择校”底气来自哪里?》为题,报道了章丘市连续多年实现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全部就近入学的先进经验后,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天,新华社以《这里为啥“零择校”?(主题)——山东章丘破解义务教育均衡难题的调查(副题)》为题,对章丘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深入报道。
  新华社《这里为啥“零择校”?》一文说,当不少农村家长为孩子念书涌向城里,城市家长为孩子上重点学校、买“学区房”趋之若鹜时,山东章丘市已经连续多年实现了“零择校”,还拿下了“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称号,2014年高考本科上线率高出山东省平均数近40个百分点……城乡教育失衡、“学区”“择校”难题为何在这里都不用担心,教育公平的阳光又是如何照进每个角落的?
  对此,文章以“头号民生 麦子地旁也是规范化学校”“联盟办学 让城市农村一个‘温度’”“生活教育 小学毕业能做一桌年夜饭”为小标题,分3个部分娓娓道来,通过大量的事例、数据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深入报道。文章说,在章丘,“教育是最大的民生”。6年来,章丘市先后投入近20亿元用于改善学校条件,章丘市教育系统也连续3年在全市部门科学发展考核中荣获第一名。章丘重教育不是一句空话。每年高考临近,章丘市市委书记江林带头走遍市里的高中学校打气、鼓劲;当过教师的市教体局局长李忠新每天见不到师生就“心痒痒”;刁镇张官村84岁的老支书袁传林曾找到上级,申请改造村里“落伍”的学校。现在,不管在城区,还是在偏远山区、黄河滩区,章丘学校的硬件软件都一样,“城市、农村像大熔炉一样,是一个‘温度’”,李忠新说,“章丘能够实现‘零择校’,凭借的就是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文章刊登后,在章丘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纷纷表示,要以此为新的契机,继续认真实施“全面育人,育全面人”的举措,让每个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每个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让每个学生都有品质、有气质、有素质,真正担当起家庭和祖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