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驻村后,老支书坐不住了

08.07.2015  11:28

  进入暑季,冠县梁堂镇陈菜庄村65岁的支部书记燕凤军,琢磨着该给村头的健身广场建个顶棚了,这样雨天,村民也能在广场上玩了。“老燕书记这一年来工作劲头明显增强,主动做了不少工作。”村民们深有感触地说。

  村民们都记得,村里的健身广场是省选派第一书记帮着建起来的。帮扶3年来,第一书记留给当地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变化和生活上的富裕,所带来的工作新思路、新观念,也让村内干部、党员、群众思想悄然变化。

  由“管理”到“服务”

  65岁的燕凤军干了10余年村支部书记,“年纪一大,不愿意再折腾啥事了,干劲远不如从前。”燕凤军说出了当时的想法。2014年3月,来自聊城大学的第一书记夏立军驻村后,给村里修了386米村路,扩建了文化广场,投资10万元进行村内绿化。燕凤军坐不住了:“跟夏书记比起来,我干得太不称职,为百姓服务太少了。”燕凤军说。自此,他主动考虑如何发展村庄经济。去年,他和村民们商议建立农机合作社致富,在夏立军的帮助下,他们以省扶贫款加农户入股的形式,筹资近28万元资金,成立了农机合作社。

  今年35岁的梁堂镇北黄城村村民张卫广去年通过选举当上了该村支部书记,是全镇最年轻的村干部。“当时我认为管好村民就能干好工作,对于工作中造成的一些矛盾不以为意。加上年轻气盛,也听不进去不同意见。”张卫广说。来自省贸促会第一书记张玉增来到北黄城村后,埋下头来干实事,先后为村内安装了100盏路灯、19个摄像头,开发100余亩优质苹果园。这些都被村民看在眼中,记在心里。

  在村里整修全长700米的主干道时,需要清理路两旁农户自家种植的树木,“让村民把眼看着马上成材的树木砍了,当时感觉根本不可能。”张卫广说。可出乎他意料的是,仅仅三天时间,村民都自行砍伐了树木。“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踏实干实事,群众就会信服,才会支持你的工作。”如今,张卫广把办公地点从办公室挪到了农户家,听民声,知民意,村内各项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由“散”到“聚”

  2013年4月22日,夏立军驻村的第一站是梁堂镇菜庄集村,进村第一天他就入户搞调研,却被泼了一盆“冷水”。

  “没事瞎串什么门,把路修起来,谁都说你好。”村民没给好脸色。这让夏立军对抓党建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老百姓的话提醒了我,从干实事入手,让百姓得到实惠,村党组织的凝聚力自然就会提升。”夏立军说。

  随即,夏立军从多数村民期盼的修路上着手,多方筹资120余万元,将常年失修的进村主干道等共计3.4公里重新整修。通过发动,村内58名党员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主动分包区域做工作,主动要求在工地值班守夜。如今,在全村打井、种植绿化树、建大棚的工作中,到处都有党员们冲锋在前的身影。

  梁堂镇北寺地村的党员则把目光瞄向了孤老、病残等弱势群体。在来自省贸促会第一书记徐福民的带领下,村内党员与全村146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此外,村党支部还研究发展了养羊扶贫项目,每个贫困户补贴1000元饲养2只肉羊。

  由“懒”到“勤”

  在菜庄集村东南的农田里,一排占地40余亩高标准钢构大棚很是夺人眼球。这是该村在来自聊城大学第一书记夏旭莹的帮助下筹建的水果大棚。“建设这片大棚的80万元资金中有23万元是省扶贫款,其余57万元都是以村民入股形式自筹的。”夏旭莹说。

  “真想不到我们村也能建起这么高规格的钢构大棚。”看着眼前的场景,村支部书记赵平原感慨道。

  夏旭莹驻村后,发现不少村民有点儿扶贫款就想平分花掉,而不考虑发展长期的致富项目,于是他首先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开阔视野。“当时建大棚时可以选择普通标准,可以节省一半资金。可是大家伙一致同意建设采光好、寿命长、效益高的高标准钢构大棚。”夏旭莹说。目前,大棚内已经栽种了葡萄苗,预计每亩收益可达3万元。

  “村民参与致富项目的积极性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村‘两委’缺乏信心。”北寺地村第一书记徐福民说。他驻村以后,修路、打井、帮包贫困户,让村民看到村‘两委’干实事,重新找回了对村‘两委’的信心。今年,在村内筹建农贸市场时,村民先后入股50户,筹资20余万元。

  此外,第一书记还为村里建设了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娱乐器材,每到晚上,广场上熙熙攘攘,十分热闹。“第一书记还专门请来县里的舞蹈老师教村民们跳舞,大家别提多积极了。”北寺地村支部书记高书光笑着说。(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