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菜篮子”安全防线

19.06.2015  10:59

  标准园以点带面

  蔬菜标准化是农业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标准化即对蔬菜农业经济、技术、科学、管理活动实行统一标准,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最终生产出质优、量多、安全的农产品供应市场。

  “当前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方式产出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难以保障质量安全,做不到优质优价,农民增收问题难解决。要想实现蔬菜标准化,必须有‘带头人’,实行规模化生产经营,以点带面。标准园就是最好的方式。”淄博市蔬菜办主任徐建光说。

  记者来到国家级蔬菜标准园——淄博翠竹生态园,大棚里一排排西红柿和西葫芦正在茁壮成长。淄博翠竹蔬菜合作社理事长王志贤向记者介绍,他们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防虫、统一采摘、统一销售等多项保障产品质量。

  “我们集体采购生产资料,帮农户降低30%的成本。实行标准化后,每亩地的产量效益可以比散户种植提升30%以上,切实让农民享受到标准化生产的实惠。”王志贤说。

  王志贤告诉记者,他们打算进一步扩大规模,利用3到5年时间,吸收2000个农户,通过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生产更多优质蔬果,并争取实现每户年收益10万元以上,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据了解,2010年淄博市开始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2012年开始创建市级蔬菜标准园,2014年开始创建区县级蔬菜标准园。截至目前,全市国家级蔬菜标准园达13家,市级蔬菜标准园达51家,区县级蔬菜标准园达60家以上。

  蔬菜标准园的建设有力地提高了全市蔬菜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等“五化”水平,并引领全市菜篮子工程实现全面升级和提质增效。

  质量追溯倒逼标准化

  记者在翠竹生态园里看到,这里生产的每一个产品上都印着一个小小的二维码,王志贤告诉记者,这是产品的质量追溯码。

  翠竹生态园全面推行田间生产档案管理,做到有据可查,有案可备,确保了蔬菜的生产质量安全。该园区对产品实行追溯码管理制度,只要扫描二维码,消费者即可看到这箱蔬菜的生产信息、管理责任人等。

  记者从淄博市蔬菜办了解到,近日,淄博已经启动了山东省科技厅批准立项的山东自主创新专项——“基于物联网的蔬菜质量安全溯源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总投资650万元,与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和高青县检验检测中心4家单位联合合作,计划2年完成,用智慧农业集成技术实现蔬菜产品质量从产地到餐桌的信息可追溯,为全国首创一套成熟可推广的质量追溯模式。

  质量检测是对农业标准化实施结果的鉴别,淄博市下一步将继续完善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对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在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首批59个点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追溯的范围,今年计划增加到100个点左右,力争3至5年覆盖所有蔬菜标准园、“三品一标”基地、名优蔬菜基地,实行倒逼机制,推动蔬菜标准化的应用,提高标准化水平。

  农技培训打造“标准化菜农”

  “由于大部分菜农文化水平较低,标准化意识弱,学习使用标准化的能力不足,因此要做好标准化知识普及和培训工作,打造‘标准化菜农’。”徐建光说。

  在翠竹生态园里有一所田间学校,这是合作社成立的培训点,这里也承办各种农技培训,专家教授们来到田间地头给菜农们上课,教菜农如何按照标准种菜,培训新型职业农民。

  今年,淄博市加大技术培训与指导,在全市范围内,以蔬菜生产重点镇、专业村为重点,开展蔬菜标准化培训50次以上,培训3000人以上,其中市蔬菜办在蔬菜生产重点镇培训10次(其中周村、桓台以县为单位),其余由区县在蔬菜专业村组织培训。培训对象包括蔬菜园区、基地、合作社、企业技术人员,生产一线菜农,和准备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户。

  广泛深入的培训将有助于提高全市蔬菜种植从业人员的业务和技术水平,造就一批蔬菜标准化人才,提升淄博市蔬菜标准化工作水平;同时加强对菜农的标准化培训与指导,通过培训班、田间学校等形式,向菜农传授蔬菜标准化、农产品安全规范等方面的知识,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大棚,广泛开展技术服务和指导,把推进农业标准化与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结合起来。

  此外,记者了解到,淄博市正在筹建“淄博市蔬菜技术顾问团”,下设蔬菜栽培、植保、土壤肥料、食用菌、质量安全5个分团。其职责主要是科学谋划全市蔬菜发展规划;做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推广、应用与指导;联系挂包蔬菜园区、基地,做好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管;参与蔬菜项目的策划、实施、验收、鉴定;参与蔬菜产量、效益的测定、评估,为保险业、金融业提供科学依据;组织技术培训、学术交流、参观考察等。他们将成为淄博市蔬菜标准化的“智囊团”,与“标准化菜农”一起贡献智力和技术,共同推进蔬菜标准化建设。(大众日报)